第2章 花石祸国(3 / 5)

加入书签

石头腾地方,美其名曰“辟大道,迎贡品”

平江府有户姓张的铁匠,家里藏了块形似卧狮的太湖石,高约两丈,是他父亲年轻时在太湖边救了个船工,人家为表达救命之恩送的。

这石头摆在院里二十多年,成了张家的念想。

可朱勔的人一来,二话不说便定了“贡品”

名分。

运石那天,十几个健卒扛着大锤、拿着撬棍,直接把张家的院墙砸了个稀烂。

石头要往街上运时,嫌邻居家的柴房挡路,朱勔的爪牙竟直接挥锤砸了柴房的梁,屋顶瞬间塌了半边,里面的柴火、农具全被压碎。

邻居老汉气得浑身抖,却只能攥紧拳头躲在门后,“奉旨行事”

四个字像座大山,压得谁都不敢喘口大气,稍有反抗,便是“对抗朝廷”

的罪名,谁也担不起。

日子久了,苏杭百姓竟得了个“怪病”

:见了像样的花木石头,先想到的不是喜爱,而是恐惧。

但凡家里有稍显奇特的东西,都要偷偷毁掉,生怕被应奉局的人盯上。

吴县西头的陈老汉,院里种了棵老梅树,树龄比他还大,每到冬天,满树繁花,香飘半条街。

可自从听说王秀才的文竹被抢、张家的院墙被拆,他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咬咬牙,叫上儿子,拿着斧头把树砍了。

斧头落下时,老梅树的枝干“咔嚓”

作响,像是在哭,陈老汉的眼泪也跟着掉,这树陪了他一辈子,春天能遮阴,冬天能赏梅,如今却成了招灾的“祸根”

,只能留下个光秃秃的树桩,孤零零立在院里。

还有个叫周石匠的,手艺极好,前些日子雕了尊玉兰花形的石摆件,花瓣层层叠叠,连花蕊都清晰可见,本想送给要出嫁的女儿当嫁妆。

可听说朱勔的人连百姓家的鹅卵石都要搜,他连夜揣着石摆件,跑到河边,趁着月色,狠狠把摆件扔进了河里。

水花溅起时,他蹲在岸边,望着漆黑的水面,心里又疼又怕:“女儿,对不住了,爹实在不敢留啊,留着这东西,咱们家都要完!”

在苏杭百姓眼里,这些曾被视若珍宝的物件,如今全成了引火烧身的“不祥之物”

,毁了,反而能求个安稳。

可即便如此,也躲不过朱勔的搜刮。

他的爪牙像饿狼一样,四处打探消息,只要听说谁家曾有过奇物,不管东西还在不在,都要上门逼要。

昆山有个叫刘老栓的贫民,早年在河边捡过一块带花纹的鹅卵石,石上的花纹像只小鸟,他觉得好看,就给儿子当玩意儿,后来儿子玩丢了,他也没在意。

可不知怎么被应奉局的人听说了,当天就把刘老栓绑到了应奉局。

“把贡品交出来!”

李三拍着桌子,瞪着刘老栓。

刘老栓吓得直哆嗦:“官爷,那石头早丢了,真没有啊!”

“丢了?”

李三冷笑一声,“你敢骗朝廷?给我打!”

几个健卒立刻上前,对着刘老栓拳打脚踢,打得他遍体鳞伤,连站都站不起来。

李三还放话:“三日内交不出石头,就把你儿子卖去当苦役!”

刘老栓躺在地上,想着年仅五岁的儿子,心都碎了。

他没办法,只能拖着伤腿,挨家挨户借钱,最后实在借不到,咬牙把女儿卖给了城里的大户人家,换了五十两银子,送给朱勔,才保住了儿子,可女儿却从此没了音讯。

每次想起女儿,刘老栓都坐在河边哭,哭自己没用,哭这世道吃人。

为了寻得更罕见的奇石,朱勔更是把主意打到了深山险谷里。

他向地方官施压,征调了数千工役,逼着他们攀悬崖、下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