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亡国之象(2 / 4)

加入书签

>阳气伏在地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阳气不能上升,这样就会生地震。

现在泾、渭、洛三河一带都生地震,是由于阳气失去应有的位置,而被阴气镇压着。

阳气失序而在阴气下面,河川的源头一定阻塞了,源头阻塞,国家一定要灭亡。

水土气通而湿润,便能生产东西,为民所用。

土地没有水源,民众缺乏财物日用,国家不灭亡,要等到何时!

从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灭亡。

如今周朝的德行也像夏、商二朝的末代了,河川的源头又被阻塞,源头阻塞必定枯竭。

国家的建立必须依靠山川,山崩塌,川枯竭,这是亡国的象征。”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焦急。

幽王那不经意的说:“依你之见,大周什么时间亡国?”

伯阳父屈指一算,说道:“不出十年。”

“十年?”

幽王勃然大怒,抄起案上的青铜爵狠狠地砸了过去。

“十年后孤早坐稳了这江山!”

那青铜爵如同一颗流星般砸向伯阳父,撞在他的胸口,但他却依然不为所动。

伯阳父缓缓站起身来,依旧坚定地谏道:“岐山是大周的家之地,如今岐山一带地震,必然会截断河流,引山崩,希望陛下能重视这个事情,早做打算。”

他的言辞恳切,眼神中满是忠诚和担忧。

然而,周幽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他恼羞成怒,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把太史伯阳父下了大狱。

原来幽王尚在未登大位之时,便已显露出荒诞之态。

整日里,他只喜与一群宵小之辈亲昵相处,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结交的尽是些只知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

生性残暴乖张,行事多有戾狠之处,待人更是刻薄寡恩,全然不顾他人死活。

情绪喜怒无常,犹如六月变幻莫测的天气,让人捉摸不透。

对于百姓所遭受的疾苦,他仿若视而不见,内心麻木不仁,毫无半分同情关切之情,真真一副冷酷无情之态。

周宣王的丧期还没结束,灵堂里本该肃穆庄重,周幽王却已经在这儿和宫女举止轻佻,行不耻之事,一点儿没有做儿子的哀伤样子。

他的母亲姜后是齐国国君的女儿,出身名门,向来端庄守礼。

看到儿子如此违背礼法,姜后既为他荒废孝道而痛心,更担心他身为君主却失德败行,迟早会让国家陷入混乱。

于是她天天劝谏,从“谨慎对待父母丧事、追念祖先恩德”

的孝道,讲到“克制自己、遵守礼法”

的君主德行,费尽口舌,却全是白费功夫。

幽王不仅不听,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姜后忧思过度,积郁成疾,没多久就含恨去世了。

姜后一死,幽王彻底没了约束。

他把朝廷政务随便丢给了虢石父,这人最擅长拍马奉承,见幽王贪图安逸、沉迷酒色,就整天把“大王圣明”

“天生英武”

挂在嘴边,实际上满脑子都在盘算着搜刮钱财、巩固自己的宠信和地位。

幽王则彻底沉溺在酒色里,天天和宫女们宴饮玩乐,把治理国家的事儿抛到了脑后。

就算是国丈申侯,凭着长辈的关心和臣子的责任,苦劝他“戒除奢侈、提倡节俭”

“亲近贤才、远离奸臣”

,幽王也照样不当回事,甚至嫌他啰嗦,渐渐连面都懒得见了。

申侯见劝不动他,又为幽王的昏庸感到痛心,一气之下回了申国,从此不管朝廷的事。

更让人担忧的是,像尹吉甫这样辅佐过周宣王、历经多朝的元老重臣,这时候也接连去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