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励精图治(4 / 5)
:“如今官场腐败成风,若不痛下杀手,不足以震慑宵小。
你尽管放手去做,朕给你撑腰,无论涉及到谁,都不准徇私!”
肃顺果然没让人失望。
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严查贪腐,而且是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为了缓和与奕欣的矛盾,稳固朝局,咸丰帝起初也任命六弟为军机大臣,参与朝政。
可奕欣过于锋芒毕露,才华横溢却不懂藏拙,常常在朝堂上与咸丰帝争执,坚持自己的主张,丝毫不肯退让。
加上群臣总拿他和咸丰帝比较,私下里说他“才胜皇兄”
,让咸丰帝渐渐起了猜忌之心。
他担心奕欣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最终以“礼仪疏略”
为由,罢免了奕欣的军机大臣职务,让他回上书房读书,闭门思过。
“朕不是容不下六弟。”
咸丰帝对杜受田解释:“只是此时国难当头,朝堂之上不能有二心,皇权旁落,必生祸乱。
等时局稳定,朕自会重用他。”
杜受田深知帝王的难处,只能劝慰道:“皇上做得对,皇权稳固,才能推行新政。
六阿哥年轻气盛,让他历练几年,未必不是好事。”
咸丰元年的元旦,紫禁城没有像往常那样大摆宴席,张灯结彩。
咸丰帝在乾清宫召开御前会议,脸色凝重地看着群臣:“如今国库空虚,连军饷都快不出来了。
朕决定,今年的元旦庆典一切从简,省下的银两,全部用作军饷和赈济灾民。”
随后,户部尚书上前汇报财政状况,语气苦涩:“启禀皇上,去年全国税收总计不足三千万两白银,而《南京条约》的赔款就需两千一百万两,再加上军饷、官员俸禄、河道治理等开支,国库已经亏空近千万两,实在难以为继。”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咸丰帝猛地一拍龙案,站起身说道:“朕决定,改革币制,行官钞!
即日起,设立宝钞处和官钱总局,行以银两为单位的‘官票’和以制钱为单位的‘钱钞’,缓解财政压力。”
这个决定立刻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
穆彰阿的余党纷纷上书,以“祖宗没有先例”
“恐动摇国本”
为由,极力阻挠。
可咸丰帝力排众议,态度坚决:“祖宗之法,是为了治国安邦。
如今国难当头,墨守成规只能坐以待毙!”
诏书一下,官钞很快在全国流通。
起初,这一举措确实缓解了财政压力,官府得以筹措军饷、赈济灾民,朝堂上下都松了口气。
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一些官员勾结商人,利用职权囤积居奇,用贬值的官钞强买百姓的粮食、布匹,导致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五城内外,小民每日所得钱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饱!”
御史的奏折如雪片般堆上御案,字里行间都是百姓的血泪。
有奏折写道,通州百姓为了换一口粮食,要拿出几倍于往日的钱钞,不少人家卖儿卖女,流离失所,甚至有人被逼得聚众闹事,抗议官钞贬值。
咸丰帝看着这些奏折,气得浑身抖。
他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的改革,竟成了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的工具。
“这些蛀虫!
朕定不饶他们!”
他当即下旨,命肃顺彻查官钞舞弊案,务必揪出幕后黑手。
咸丰八年,咸丰帝正式任命肃顺为户部尚书,将整顿财政的重任全权托付给他。
肃顺一到任,就雷厉风行地展开调查。
他深知五宇官号是行官钞的核心机构,其中猫腻最多,便从清查五宇官号的账目入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