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励精图治(3 / 5)
赛冲阿等人围在床边,神色凝重,大气不敢出。
“皇上……要不行了……”
总管太监跪在床前,哭得撕心裂肺。
道光帝艰难地抬了抬手,浑浊的目光指向“正大光明”
匾额的方向。
载垣连忙爬上梯子,取下那个熟悉的楠木匣子。
众人齐聚到案前,载垣小心翼翼地打开锁扣,取出里面的诏书。
当他高声念出“皇四子奕詝着立为皇太子”
时,奕詝“噗通”
一声跪在地上,泪如雨下,既是悲痛父亲离世,也是感慨多年的隐忍终于有了结果。
午时三刻,道光帝驾崩,享年六十九岁。
正月二十六,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
当礼官高声喊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时,阶下黑压压的群臣齐齐跪拜,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奕詝端坐在龙椅上,望着下方跪拜的群臣,突然想起杜受田昨日对他说的话:“从今日起,你不再是四阿哥奕詝,而是大清的咸丰皇帝。
坐上这个位置,就不能再是孩子了。”
咸丰帝即位时,刚满十九岁。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鸦片战争的硝烟刚散,《南京条约》的巨额赔款压得国库喘不过气,白银大量外流;南方的太平天国运动已露端倪,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战火一触即;官场腐败成风,穆彰阿等权臣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吏治败坏到了极点;八旗子弟耽于享乐,绿营兵战斗力低下,军备废弛,面对内忧外患毫无还手之力。
登基大典后的第三天,咸丰帝在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决心整顿朝纲。
可当他看到穆彰阿那张老奸巨猾的脸,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位道光朝的老臣,担任军机大臣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势力盘根错节,想要动他,绝非易事。
杜受田向他建议:“欲除权臣,先固民心。
民心向背,是治国之本。”
于是,咸丰帝先下了一道罪己诏,坦言“朕德薄才疏,继位之初,内忧外患交织,民生凋敝,皆因朕未能尽到帝王之责”
。
随后,他又下令减免灾区赋税,拨款赈济灾民,严禁官员中饱私囊。
这些举措虽未触及根本,却让朝野上下看到了新君的诚意,赢得了不少民心。
八个月后,咸丰帝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时机。
他暗中收集穆彰阿“保位贪荣,妨贤病国”
的罪证,颁布诏书,罢免穆彰阿的一切职务,将其革职回籍,永不叙用。
诏书里,咸丰帝痛斥穆彰阿“固宠窃权,不可枚举”
,“从前夷务之兴,倾排异己,深堪痛恨”
,字字句句都透着雷霆之怒,震惊朝野。
紧接着,他又处理了主和派大臣耆英。
这位在鸦片战争中力主签约的宗室,被咸丰帝斥责为“无耻无能,误国误民”
,降为五品顶戴,责令闭门思过,不得干预朝政。
连罢两位重臣,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人们没想到,这位看似文弱、脸上带疤的新君,竟有如此雷霆手段和坚定魄力。
咸丰帝却没有停下整顿吏治的脚步,他知道,光罢免奸臣还不够,必须启用能臣,才能真正扭转乾坤。
肃顺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弟弟,出身宗室,却毫无纨绔之气,性格刚直,敢说敢做,曾多次上书弹劾贪官污吏,在朝野间颇有清名。
咸丰帝破格将他提拔为内阁学士,让他参与处理朝政,重点负责整顿吏治。
“朕知道你性子急,手段烈,但整顿吏治,正需要这样的锐气。”
咸丰帝召见肃顺时,语重心长地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