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削发为尼(3 / 4)

加入书签

情。

李治反复读了几遍,只觉得心口一阵阵发紧,仿佛亲眼看到她在孤灯之下,对着空寂的禅院,思念他到以泪洗面,日渐憔悴的模样。他猛地抬头看向武则天,她的眼眶依旧泛红,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眼神中满是深情与隐忍,那模样,让他的心都揪成了一团。

“媚娘……”李治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绪,伸手将她紧紧揽入怀中,声音哽咽,带着浓浓的愧疚:“是朕对不起你,让你在这清冷的尼庵中受了这么多委屈,苦了你这么久。你放心,朕定会尽快接你回宫,再也不让你独自承受这份煎熬,再也不让你受半分苦楚。”

武则天靠在他温热的怀抱里,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和略显颤抖的臂膀,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笑意,眼底却划过一丝精明的算计。她知道,这封信,这首诗,已然牢牢锁住了李治的心,让他再也无法割舍。她轻轻抬手,拍了拍李治的后背,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陛下,民女信你。无论等多久,哪怕是三年五载,民女都愿意等,只要能回到陛下身边,一切都值得。”

两人在庭院中紧紧依偎着,低声诉说着分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夕阳渐渐西沉,金色的余晖透过古树枝桠,洒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温暖而朦胧的光晕。可这份看似温馨的画面之下,却暗藏着汹涌的欲望与步步为营的算计。武则天清楚,李治的宠爱是她重返宫廷、染指权力的唯一钥匙,而她要做的,便是将这把钥匙攥得更紧,再也不让它从手中滑落。

临走前,李治依依不舍地松开她,从腰间解下一枚雕工精美的龙纹玉佩,玉佩温润通透,显然是常年贴身佩戴之物,他将玉佩紧紧塞进武则天手中,目光灼灼:“这是朕的贴身玉佩,你拿着。见玉如见人,朕对你的心意,至死不渝,绝不食言。”

武则天紧紧握住玉佩,温润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顺着血脉蔓延至心底,让她心中安定了不少。她郑重地屈膝行礼,声音恭敬而坚定:“民女定当妥善保管,日日佩戴在身,感念陛下恩情,静待陛下接民女回宫之日。”

李治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中满是不舍与牵挂,又叮嘱了几句“保重身体”“切勿太过思念”的话,才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去。

武则天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禅院门口,直至再也看不见,她脸上的柔情与委屈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冰冷的坚定。她低头看着手中的龙纹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精致的龙纹纹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刀的光芒。

感业寺的青灯古佛,终究困不住她那颗渴望权力、不甘平凡的心。她的战场,从来都在那高墙深宫之中,而现在,她离那战场,又近了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武则天更加沉得住气。她依旧每日诵经礼佛,打理庭院,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从容。寺中的尼姑们渐渐对她放下了戒心,甚至有人觉得她性情温和、处事得体,愿意与她多说几句话。可她们不知道,这个看似安分守己的尼姑,心中正在酝酿着一场颠覆后宫、甚至影响朝局的风暴。

她知道,李治回宫后,定会对她更加牵挂。而她要做的,便是让这份牵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她开始有意无意地让前往长安采购物资的寺中僧人,带一些“不经意”的消息出去:比如武尼姑每日都会在佛前为陛下祈福,比如她时常望着长安的方向发呆,比如她因为思念过度,日渐消瘦。

这些消息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传到了李治耳中。每一次听到,李治心中的愧疚与思念便加深一分。他开始频繁地派心腹太监前往感业寺,送去衣物、补品,甚至偶尔会托人带来他的亲笔书信。

武则天对每一份赏赐都恭敬收下,对每一封书信都仔细研读,然后亲笔回信。她的信从不提及回宫之事,只是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李治的思念与关心,时而分享寺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