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大明商会(2 / 5)

加入书签

便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首辅高拱当仁不让,以顾命首辅之姿,强忍悲痛,立刻于乾清宫偏殿召集阁臣,欲主导遗诏的撰写。

    他悲愤交加,言辞激烈,痛陈皇帝乃是因“左右佞幸”引导,纵欲过度而亡,意在清洗内廷,尤其是与他素有嫌隙的司礼监太监们。

    然而,他低估了冯保与张居正早已形成的政治同盟。

    就在高拱忙于措辞,试图在遗诏中打入自己政治烙印之时,冯保凭借其司礼监掌印的身份和对于内廷的绝对控制,早已暗中动作。

    他与张居正秘密商议,迅速拟定了一份以隆庆帝口吻,符合礼法,看似中规中矩,实则暗藏玄机的遗诏。

    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便是以“东宫年幼,需得力辅弼”为由,强化内阁与司礼监“同心辅佐”的地位,这为日后张居正联合冯保,架空高拱,独揽大权埋下了伏笔。

    当高拱看到那份几乎已成定局的遗诏文本时,虽怒不可遏,但在国丧当头、太子年幼、内外局势微妙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暂时隐忍,在遗诏上副署。

    只是他看向张居正和冯保的眼神,已充满了冰冷的杀意。

    五更时分,沉重的景阳钟声自紫禁城中响起,连绵不绝,一声声撞击在京畿乃至整个帝国臣民的心头。

    钟鸣一百零八下,宣告着天子驾崩的国丧。

    很快,缟素如同白色的浪潮,迅速淹没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继而蔓延至整个北京城。

    所有官员命妇按制哭临,摘去冠缨,身着素服,市场歇业,娱乐停止,举国陷入一片悲戚与肃穆之中。

    六百里加骑背负着讣告和遗诏,如同离弦之箭,奔赴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消息所到之处,无论真心假意,各级官府、卫所、士绅百姓,皆需设香案,跪迎哀诏,服丧致哀。

    当这惊天噩耗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南京应天巡抚衙门时,苏宁正在审阅关于清丈田亩的初步方案。

    信使带来的不仅是皇帝驾崩的消息,还有那份暗流涌动的遗诏抄本,以及京城眼线关于高拱、张居正、冯保三方势力在灵前幕后明争暗斗的密报。

    周正杰脸色发白,声音干涩:“安邦,天塌了!陛下正值盛年,怎会突然......这下朝局必将大变!”

    苏宁放下手中的密报,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北方天空,久久不语。

    他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对于隆庆帝纵情声色的历史轨迹,他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这一刻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

    “旧的时代,结束了。”苏宁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听不出悲喜,“十岁幼主,主少国疑......高拱刚愎,张居正隐忍,冯保机诈......这三人,必有一场恶斗。”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