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经济触角(4 / 5)

加入书签

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皮毛!这两地,将是我们未来工业的基石!”

    他沉声道:“我意已决,由你出面,组建‘山西煤业”、‘淮南矿业”与‘马鞍山铁厂‘。”

    周正杰倒吸一口凉气:“安邦,开矿设厂,这动静可比开超市大得多!涉及地方豪强、矿监税使,甚至......这简直就是从朝廷嘴里虎口夺食!朝廷在各地也有官营铁厂………………”

    “所以,我们不能以巡抚衙门的名义直接插手。”苏宁打断他,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以你‘大明供销总社”的名义,以”为供销社打造农具、铁锅等民用铁器,稳定物价”为由,向朝廷申请矿照和设厂许可。利润,我们可以让

    出去大部分,甚至可以承诺以优惠价格优先供应官营所需。关键在于,我们要拿到开采和生产的“权利’!”

    “好吧!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在苏宁的运筹和庞大财力支持下,两场不见硝烟的争夺战同时打响。

    周正杰携重金与“供销社保障民生”的大义名分,亲赴山西和淮南。

    他并未直接与当地盘根错节的煤窑主硬碰硬,而是采取了更聪明的策略:

    对于愿意出售的小煤窑,以远超市价的价格进行收购,迅速整合矿区。

    向一些中等规模的煤窑主展示由工业空间提供的、更安全、效率更高的采矿方案和简易通风、排水设备图纸,许诺技术入股,共同开发深层煤矿。

    巨额“炭敬”(冰敬碳贿的雅称)如流水般酒向南京守备太监、户部派驻的矿监以及地方官员。

    奏折上,开采煤矿被描绘成“利国利民,平抑煤价”的善政。

    至于马鞍山铁矿的争夺更为激烈,因涉及军器制造原料,朝廷控制更严。

    苏宁亲自修书数封,动用了徐阶的门生故旧关系网,并在给隆庆皇帝的密折中陈述:“......于当涂设新式铁厂,采用海外秘法,可大幅提升出铁率,锤炼精钢。若成,则南直隶军械、漕船修缮,乃至农具供应,可不再远求于

    北,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同时,周正杰在马鞍山依葫芦画瓢,利用供销社的渠道和资金优势,或买或合,将周边已知的矿点尽数纳入掌控。

    尽管付出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但矿照和设厂许可终于到手。

    接下来,便是震撼人心的建设阶段。

    在苏宁的亲自指导下,来自工业空间的,超越时代的矿场规划图和钢铁厂设计图被秘密拿出。

    矿工们惊愕地发现,新东家带来了从未见过的“铁架子”(简易井架),用一种叫做“炸药”的神奇之物开山破石,效率远超以往的镐刨肩挑。

    虽然主体仍依赖人力,但安全性和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语。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