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明供销社(2 / 5)
苏州织造太监的干儿子亲自押送两箱苏绣,其中夹着一张五千两的银票。
一位掌管漕船调度的千户,送来一尊据说是前朝官窑的青花大瓶,瓶肚里塞满了黄澄澄的金锭。
更有甚者,直接奉上地契、店铺干股......
负责登记的亲信书吏手都在发抖,低声对苏宁说:“大人,这...数目太大了,是否...”
苏宁面不改色,只吐出两个字:“照记。”
他甚至还“亲切”地接见了几个送礼的代表,寒暄几句,对礼物表示“满意”。
这番作态,让外界纷纷猜测,这位看似铁面的苏台,终究还是未能免俗。
一时间,暗地里嘲讽者有之,松一口气者有之,准备加大投入者更有之。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苏宁已与他们同流合污之时,一场雷霆行动悄然展开。
寿辰过后第三天夜里,巡抚衙门后院灯火通明。
十口大樟木箱被抬出,里面分门别类装着所有收到的礼品、金银,每一件都贴着详细的标签,与登记册完全对应。
另外两口箱子,则装着登记册的原本和抄录的副本。
一支由苏宁从京城带来的精锐护卫组成的特殊车队,悄无声息地驶出南京城,直奔京师而去。
带队的是苏宁最信任的家丁头领,他怀揣着苏宁写给隆庆皇帝的密奏。
在奏折中,苏宁并未过多自辩,只是冷静陈述:“臣自履任应天,整顿漕盐,触及利益,各方馈赠遂至,或为试探,或为贿赂,或为结交。臣深知,拒之则示弱,且难查其源;受之则违律,有负圣恩。故臣思得一法,以来者
不拒之态,使其尽显其形,所有财物,逐项登记,纤毫毕现。今特将一应赃物、礼单造册,封箱运抵京师,恭呈御览。此非臣之清廉,实乃皇威浩荡,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名单之上,何人行贿,数额几何,目的为何,陛下可明
察秋毫。臣在江南,当继续秉公执法,望陛下圣裁。”
当那十口大箱和厚厚的账册摆在隆庆皇帝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面前时,连那个见惯风浪的冯保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隆庆帝看着那琳琅满目的财物和触目惊心的名单,沉默良久,忽然笑了起来:“好个苏宁!好一个‘来者不拒!他这是给朕送来了一份江南官绅的‘投名状啊!这份礼,太重了!”
皇帝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将这份名单和账册作为最高机密,锁在了内府。
但他接下来的几道旨意,却让江南乃至京城的相关人等心惊肉跳:名单上几个跳得最欢、行贿数额最大的官员,被以各种看似不相干的理由或调任闲职,或勒令致仕。
那个送了金寿星的江宁知府,更是被都察院以“贪墨渎职”的罪名直接锁拿进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