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明供销社(1 / 5)

加入书签

    苏宁在江南烧起的“三把火”,虽然震慑了官场,却也触动了无数人的利益。

    漕运与盐政的整顿,如同搬走了许多人赖以生存的金山银山。

    在最初的恐慌过后,一股暗流开始涌动。

    既然硬抗不过,那么千百年来官场通行的“软刀子”………………

    人情与贿赂,便成了他们最顺手的武器。

    这一招可谓是屡试不爽,金钱撬不开,那就试试美人计,反正总有一个能成功。

    最先行动的,是些嗅觉灵敏的富商。

    他们不敢直接登巡抚衙门的大门,便迂回曲折。

    这日,苏宁在书房处理公务,学案赵文华捧着一个精致的木匣进来,面色有些古怪:“大人,这是扬州‘福瑞祥‘绸缎庄东家派人送来的,说是感念大人整顿市肆,商路畅通,特献上江宁新产的云锦十匹,供大人‘裁衣赏玩。”

    苏宁头也没抬:“登记,入库。”

    赵文华迟疑道:“大人,这‘福瑞祥’背后,似乎与南京守备太监有些关联………………”

    “照章办事。”苏宁语气平淡。

    次日,又有金陵大盐商沈万通的管家求见,奉上一套紫砂茶具,言明是时大彬的真品,“聊表敬意”。

    接着,某致仕翰林送来一方古砚,某卫所指挥使送来几盒“家乡土产”......

    礼物或轻或重,名目五花八门,都打着“敬意”、“土仪”的幌子,让人难以直接拒绝。

    苏宁对此的态度出奇地“通达”。

    他不推不拒,来者不拒,只是每收下一份,便让身边最亲信的书吏详细记录:何人所送,何时所送,所送何物,价值几何。

    所有礼物则原封不动,贴上标签,存入后衙一间特意腾出的空房。

    这股暗流,在传闻中苏宁的“寿辰”前后,达到了高潮。

    各方势力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突破口。

    寿辰前几日,巡抚衙门的侧门便车马络绎不绝。

    应天府下的知府,知县,各衙门的掌印官,江南有头有脸的士绅、富商,甚至一些手握实权的卫所武将,都派人或亲自前来。

    送的礼也陡然升级。

    不再是遮遮掩掩的土仪玩物,而是真金白银,奇珍异宝。

    江宁知府派人送来一副金打造的“寿星献桃”,重达二十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