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迅速扩张(3 / 5)

加入书签

我们缴纳的每一分税,都是实实在在的,经得起任何查证。这在皇帝和朝廷看

    来,就是守法楷模”。”

    周正杰看着那惊人的利润数字,终于彻底信服,激动地说:“安邦,我明白了!这让所有想在背后使绊子的人,在‘账目”和“税银”这两个最常规的攻击点上,都无处下手!”

    “没错。”苏宁负手而立,目光深邃,“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大明律法的框架内,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堂堂正正地赚钱,明明白白地纳税。当我们的商业行为无懈可击时,我们所积累的财富和影响力,才会是最稳固的。

    这‘大明供销社‘,仅仅是一个开始。”

    窗外,南京城灯火阑珊。

    而大明供销社内,那些不知疲倦的AI店员们,依旧在无声地整理着货架,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营业。

    它们的存在,是苏宁埋在这个时代的一枚奇子,正以一种看似合规却无可匹敌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商业的规则,为他未来的宏图大业,奠定着坚不可摧的基石。

    “大明供销社”南京总店的空前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江南商界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府县。

    而南京城内其他的分店也都在纷纷开门营业,很快让供销社走进了应天府寻常百姓家。

    苏宁站在巡抚衙门的舆图前,目光越过南京,投向了苏州、松江、杭州、扬州这些富庶之地。

    商业帝国的蓝图,在他心中已然铺开。

    供销社与寻常商号凭经验、靠人脉的开店方式不同,苏宁的扩张策略,充满了超越时代的“数据驱动”色彩。

    深夜的巡抚衙门书房,已悄然变为“商业决策中心”。

    巨大的虚拟光屏上,展示着江南各府的详细舆图,上面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点。

    “主人,根据近期货流数据、人口密度、漕运节点及官道交通模型分析,优先扩张级建议如下。”AI总管“苏甲”用毫无波澜的电子音汇报,而虚拟光屏上的几个光点骤然放大。

    苏州:“丝绸纺织中心,手工业者与富商聚集,消费潜力巨大,建议开设大型供销社,侧重高端布匹、成衣及化妆品。”

    松江:“棉纺重镇,港口雏形,漕粮海运节点,建议开设仓储式超市,侧重大宗货物与南北杂货。”

    扬州:“盐商大本营,奢侈消费风向标,建议开设精品超市,侧重南洋奇珍、玻璃器皿、高级胭脂水粉。”

    杭州:“江浙省会,人文荟萃,旅游兴盛,建议开设集购物、茶饮、书坊于一体的体验式供销社。”

    苏宁深知,要想快速扩张,必须建立一套如同军队般令行禁止的体系。

    所有分店均采用统一的“大明供销社”标识、统一的靛蓝色店员制服、统一的货架布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