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外放为官(3 / 5)
p;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居正一眼,“只是清账司不能撤。我已经向皇上举荐了赵德明暂代主事,有他在,审计制度就能延续下去。”
张居正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意味:“安邦多虑了。清账司于国有利,张某岂会因私废公?”
他向前一步,声音压低,“不过安邦既然提起,我也不妨直言。你在京城,确实让很多人不安。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做得太对了。”
苏宁闻言,心中了然。
他知道张居正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在接下来的隆庆朝中,张居正必将大展拳脚,而自己这个政坛新星,确实碍了不少人的眼。
“叔大兄直言相告,安邦感激不尽。”苏宁拱手,“江南路远,不知何日再会,还望叔大兄在朝中多多保重。”
马车启动时,苏宁最后回望了一眼这座他生活了五年的京城。
细雨中的紫禁城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他知道,这次外放看似贬谪,实则是徐阶和新帝对他的保护。
而江南那个财富重地,或许正是他推行新政的最佳舞台。
雨越下越大,官道两旁的杨柳在雨中摇曳。
应天巡抚的任所南京,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过了通州,便是漕运码头。
早有一艘船在此等候,船头插着“钦命应天巡抚”的旗号,在风中猎猎作响。
四名护卫肃立码头,见苏宁到来,齐刷刷单膝跪地:“卑职恭迎抚台大人!”
苏宁微微颔首。
按照大明规制,三品以上官赴任,需由兵部勘合,沿途驿馆供应食宿,地方官更须迎送。
他如今贵为应天巡抚,正二品封疆大吏,仪仗自是不同往日。
登船时,漕运总督特地派来一位经历官随行。
那是个精干的中年人,呈上文书时低声禀报:“下官奉总督钧旨,特来护送大人南下。沿途一应事宜,俱已安排妥当。”
官船缓缓驶离码头,顺着运河向南而行。
苏宁立在船头,望着两岸春色。
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在碧绿的河面上打着旋儿。
几个村童在岸边追逐嬉戏,见到官船经过,都停下脚步好奇张望。
“大人,”经历官上前禀报,“前方就是天津卫了。按例,地方官员应当前来迎送。”
果然,船刚靠岸,就见天津兵备道率领属下官员在码头等候。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