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大明权臣》(6 / 6)

加入书签

;   午后,苏宁前往村中塾学继续攻读。

    苏守拙则带着苏顺、苏谦去附近山坡拾取过冬的柴火。

    周氏在家纺线、操持家务,小秀儿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母亲身后,偶尔帮忙递个线团。

    黄昏时分,炊烟袅袅。

    苏宁从学堂归来,带回先生夸奖他文章有进益的消息,苏守拙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了笑意。

    苏顺和苏谦也背着小捆柴火,虽满脸汗水,却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在山上看到的趣事。

    晚膳比早餐丰盛些,周氏特意炒了一盘鸡蛋,算是给孩子们,尤其是用功读书的苏宁加餐。

    饭桌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一天的见闻,苏守拙和周氏耐心听着,不时询问或指点几句。

    烛光摇曳,将一家人的身影投映在墙壁上,温暖而安宁。

    入夜,孩子们睡下后,苏守拙与周氏在灯下低语。

    “宁儿是个读书的料子,先生也说他明年院试大有希望。”周氏语气中充满期盼。

    苏守拙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希望他能争气,光耀门楣。只是这读书进学,花费不……..………”

    “我省得,”周氏接口道,“我多纺些线,再养些鸡鸭,总能支撑。只要孩子们有出息,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是啊!”苏守拙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耕田是脚踏实地,读书是明理致远。咱苏家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子孙贤德,家宅平安。这便是‘耕读传家”的道理。”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嘉靖末年,苏家坞这个小小的院落里,却维持着一方难得的和睦与宁静。

    父母慈爱,兄弟友爱,姐妹和睦。

    对于拥有现代灵魂的苏宁而言,这份质朴而真挚的亲情,是他融入这个时代最温暖的慰藉,也是他未来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另外苏宁深知,明年春天的院试,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前程,更承载着这个耕读之家全部的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