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12(5 / 5)

加入书签

sp;等到船只到手后,“苏氏集团”的工程师和评估团队会立刻对其进行仔细勘察,并分为三类处理:

    对于那些船况良好、结构坚固的“自由轮”、“胜利轮”以及部分吨位较大的辅助舰艇,苏宁投入资金,在意大利、希腊的友好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

    拆除武器系统,优化货舱,提升居住环境。

    这些船只被重新油漆,挂上利比里亚、巴拿马等国旗,组建成了“凤凰远洋运输公司”,立刻投入到全球战后重建物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运输大潮中,赚取丰厚的运费。

    这支庞大的、低成本获得的船队,瞬间让苏宁跻身全球顶级航运巨头之列。

    对于那些仍有军事价值的轻型舰艇,如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艇、鱼雷快艇等,苏宁的客户名单就派上了用场。

    拉美的独裁政权渴望增强海军实力以威慑邻国?

    中东的石油王国需要舰艇巡逻漫长的海岸线?

    南亚的新独立国家想要建立自己的海上力量?

    甚至,某些地区冲突的双方,都可能是他的客户!

    这些舰艇经过必要的翻新和武器系统调整,便能以远低于新造军舰,但又数十倍于收购价的价格,卖给这些“需要的国家”。

    苏宁游走在国际军火控制的灰色地带,利用中立国和复杂的所有权结构,完成着一笔笔利润惊人的交易。

    对于那些实在过于老旧或损坏严重,不具备运营或军事价值的船只,苏宁也不会浪费。

    他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投资或合作建立了拆船厂。

    将这些“铁疙瘩”拖过去,拆解后的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在战后重建需求旺盛的市场里,同样能卖个好价钱,完成其价值的最后榨取。

    就是通过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苏宁不仅从中攫取了数以亿计美元的惊人利润,更重要的是,他借此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的实体航运网络和隐藏在背后的军火贸易渠道。

    他的货轮穿梭于世界各大洋,他的“二手”军舰出现在热点地区的港口。

    这使得他的商业情报网络空前发达,对全球大宗商品流向和地区局势有了更直接的感知。

    这张网,既是赚钱的工具,也是获取权力和影响力的平台。

    当其他商人还在为战后的第一批重建合同争得头破血流时,苏宁已经悄无声息地,将昔日战争的钢铁洪流,化为了自己商业帝国最坚实的基石之一。

    他证明了,在时代的转折点上,眼光和胆识,远比资本本身更为重要。

    这片由锈蚀舰队转化而来的“金色航道”,正承载着他的野心,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