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12(4 / 5)

加入书签

;丝毫未降。

    一船船印着“SU”标志的预制菜,从欧洲的港口出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源源不断地运抵关岛、塞班岛、冲绳.......乃至准备登陆日本本土的美军基地。

    当冒着生命危险在硫磺岛坑道中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员,或者在菲律宾丛林中巡逻的陆军士兵,能在休息时用热水泡开一盒热气腾腾,味道堪比家乡餐厅的“SU”炖牛肉时,那种对味蕾和心灵的慰藉是无法估量的。

    “SU”这个词,在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口中,几乎成了“美味野战食品”的代名词。

    甚至有随军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在充斥着死亡与泥泞的地狱里,‘SU‘的口粮是少数能让我们感觉自己还像个人,而不仅仅是一部杀人机器的东西之一......”

    苏宁,这个曾经的轴心国“后勤供应商”,如今又成功地将他的商业触角伸向了胜利者的阵营。

    他凭借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再次证明了在战争的硬需求面前,国籍和过往的阵营界限都可以被打破。

    他的“SU”预制菜,不仅征服了欧洲战场,如今更是漂洋过海,征服了太平洋战场上美利坚大兵的味蕾,也为他战后的商业帝国,注入了更为强大的资本和影响力。

    战争的结束,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满目疮痍的城市,还有遍布各大港口、如同搁浅巨兽般庞大的剩余舰队。

    曾经纵横四海的军舰,无论是胜利者的战利品,还是战败者被收缴的资产,亦或是盟军自身过剩的“自由轮”、“胜利轮”,在和平突然降临后,都瞬间失去了大部分军事价值,变成了各国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维护费用高昂,拆解也需要成本,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苏宁和他麾下苏氏集团和新成立的“凤凰全球贸易”,则以其毒辣的眼光,看到了这片“锈蚀海洋”之下,埋藏着的金色航道。

    苏宁利用其在盟军占领当局和各国政府中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以及“帮助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的冠冕堂皇理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货”。

    他的谈判代表出入于伦敦、巴黎、罗马乃至柏林的政府办公室,给出的价格低得令人咋舌。

    “将军,这五十艘“自由轮‘,停在港口每天的生锈损耗和泊位费,就是一笔巨大开支。我们‘苏氏集团’愿意以每艘X万美元的价格,全部接手,并负责清理泊位。”

    “部长先生,这些缴获的意大利驱逐舰和鱼雷艇,贵国海军根本用不上,拆解成本比残值还高。我们愿意打包收购,为贵国财政减轻负担。”

    面对这种几乎无法拒绝的“白菜价”,以及苏宁方面“乐善好施”地解决麻烦的态度,各国官员们纷纷在采购合同上签了字。

    大量的军舰、运输船,以象征性的价格,悄然变更了所有权,归属到了“苏氏集团”名下,或者其在利比里亚、巴拿马等地的匿名子公司。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