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招兵买马(4 / 5)
; 苏宁借着帝国的混乱与官僚的腐败,成功地为自己的势力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得以更加光明正大地积蓄着力量。
乱世,成了自己最好的保护色和孵化器。
随着时间推移,满清的内战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如同失控的野火,向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疯狂蔓延。
雪域高原,一直对清廷若即若离的西藏地方势力,眼见中原鼎沸,立刻切断了与清廷的官方联系,闭关自守,俨然独立王国。
西北边陲,准噶尔部的铁骑再次躁动不安,开始频繁叩边,试探着清廷已然空虚的边防。
关外龙兴之地,不仅神龙教洪安通闹得欢,北方的罗刹鬼也嗅到了机会,哥萨克骑兵如狼似虎,不断南侵,蚕食着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
南方巨震,平西王吴三桂终于撕下了最后的伪装,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悍然举兵反叛!
然而,这三位老奸巨猾的枭雄,打的旗号却并非“反清复明”,而是极其讽刺的......
“清君侧,诛鳌拜,为康熙皇帝报仇!”
这一手可谓毒辣至极!
他们将自己包装成忠君爱国的“义师”,将所有的罪责推给已背负弑君恶名的鳌拜,不仅试图占据道德制高点,更意在拉找那些对清廷尚存一丝幻想,却又对鳌拜不满的汉官和绿营将领。
这一下,整个满清统治体系彻底陷入了认知混乱和逻辑悖论。
忠于孝庄和皇室的一派,自然视三藩为乱臣贼子;而鳌拜一派,则指责三藩是借机作乱;更多的地方官员和将领则陷入了彻底的迷茫......
皇帝死了,京城在混战,打着“为皇帝报仇”旗号的反贼和“保护新帝”的“权臣”在厮杀,他们到底该忠于谁?
谁能代表大清?
中枢权威彻底归零!
政令不出紫禁城,各地督抚、将军们或拥兵自重,或茫然观望,或被迫选边站队,整个帝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自上而下的无政府状态。
战争的破坏,政权的真空,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灾难,最终都压在了最底层的百姓身上。
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兵匪如梳,天灾依旧,无数农民失去家园,沦为流民。
道路上,逃难的人群络绎不绝,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
整个华夏,如同回到了明末那段最黑暗的岁月,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之地,苏宁的势力却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帝国的混乱,为他提供了最完美的掩护和取之不尽的兵源。
“苏守备”的官身,以及那“招工垦荒,保境安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