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招兵买马(3 / 5)

加入书签

nbsp; 他必须为自己的力量寻找一个合法的“外壳”。

    内部整军,建制革新。

    在山谷基地内,他并未因官府的松懈而放松警惕,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人”的管理与控制。

    苏宁彻底摒弃了这个时代常见的营哨、棚等松散编制,强力推行了一套对于当下而言极为陌生且严谨的军事化架构: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每一级都明确了指挥层级、兵力配置与职责范围。

    班长管十人,排长辖三班,连长统三排......层层递进,权责清晰。

    这套源自后世的组织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指挥效率和部队的凝聚力,使得这群昔日的流民开始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任何时代军队的、高度纪律化的面貌。

    同时,严密的监察体系和以“苏先生”为核心的个人崇拜教育,确保了这支队伍的绝对忠诚。

    外部渗透,金钱开路。

    与此同时,苏宁启动了另一项关键计划??贿赂与渗透。

    他利用工业空间内几乎无限的物资和贵金属储备,精心挑选目标,对山东各级手握实权的官员,尤其是绿营将领,发起了猛烈的“银弹”攻势。

    从掌管民政的知府,知县,到控制兵权的守备、参将,乃至巡抚衙门里的幕僚师爷,都收到了这位神秘“苏员外”或“苏公子”慷慨的“孝敬”。

    礼物不仅仅是黄白之物,更有精巧的“西洋镜”、华丽的“呢绒”,甚至是一些“包治百病”的“神药”,可谓投其所好,无往不利。

    在金钱与利益的润滑下,原本可能存在的阻碍纷纷消融。

    苏宁不仅顺利地为自己的“工坊”和“田庄”获取了更多合法的地契、经营许可,更重要的是,他花费重金,从一个急于变现跑路的没落军官手中,买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在绿营中有备案的守备官职!

    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有了这个官身,苏宁瞬间从“地方大户”变成了“朝廷命官”。

    他麾下的那些“工人”,便可以顺理成章地转变为“乡勇”、“团练”,甚至是纳入他麾下编制的“营兵”!练兵、囤积武器,构筑工事,都变得名正言顺起来。

    当苏宁身着守备官服,在一队装备整齐的“家丁”护卫下,出现在山谷“工人”面前时,带来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那些原本或许还有些小心思的“工人”,看到连朝廷都承认了“苏先生”的地位,敬畏之心更是达到了顶点。

    跟着“苏大人”,不仅是吃饭活命,更是有了“官身”的前程!

    于是,在山东这片混乱的土地上,出现了一幅奇景:一方是焦头烂额,无所适从的官府,另一方则是一位手握合法兵权、大肆招兵买马,训练方式却迥异于时代的“苏守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