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君主立宪制(1 / 7)
泰昌二年春,一场被后世史家称为“泰昌改制”的政体变革,在首辅苏宁的主持下,于紫禁城文华殿缓缓拉开序幕。
朝会之上,年仅十余岁的泰昌帝朱常洛如同一个精致的提线木偶,端坐在宽大的龙椅上,身形在繁复的龙袍映衬下更显瘦弱。
他的目光有些茫然,时而偷偷瞥向御座旁那个挺拔如山的身影。
苏宁手持玉笏,声音沉稳有力,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陛下圣谕,为适应当今寰宇大势,革除旧弊,强国富民,特对朝廷体制作如下革新......”
他的话语,与其说是宣读圣旨,不如说是在颁布一部新的国家根本大法。
满朝文武,无论内心作何想法,此刻都屏息凝神,不敢遗漏一字。
明确“内阁为最高行政枢机”,总揽全国政务。
增设“内阁会议”,由首辅主持,各部尚书及重要勋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皆由此出。
皇帝不再每日临朝,改为每月朔、望两日举行象征性的“御前听政”,且“听政而不决政”。
对原有的六部进行精细化、专业化拆分:
户部拆分为:度支部(负责预算、国库)、税务总司(负责各类税收)、农商部(负责农业、垦殖、工商)、漕运海运总署。
兵部拆分为:国防部(负责国防政策、武官铨选)、总参谋部(负责作战计划、军队调度)、总后勤部(负责粮饷、装备)、海军总署(独立于陆军,管理舰队、海防)。
刑部与大理寺,都察院职能分离,刑部只负责侦缉和捉拿罪犯、治安,在各府县设立刑局和刑房;大理寺负责司法行政、法典编纂,同时行使最高审判权,在各府县设立大理寺分部负责审理案件;都察院负责审核和监察之
责。
工部职能大幅扩充,下设:铁道总局、邮电总局、矿业总局、机械制造总局等。
吏部改为文官任免与考绩院,制定严格的文官考试(类似公务员考试)和晋升制度。
礼部保留,但职能缩减,主要管理教育(下设学部)、祭祀、外交礼仪等。
成立“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首辅苏宁自任“枢密使”。
下设“元帅府”为最高军事执行机构。
皇帝名义上仍是全军最高统帅,但调动军队必须同时具备枢密院调兵符与首辅(或国防部长)印信,皇帝玉玺仅为程序性盖章。
大明军队统一改编为大明国防军,不再是一家一姓的私人军队,将领不允许豢养私兵和家将。
国防军效忠宣誓的对象,已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