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再造大明(3 / 6)
; 所有教育机构必须由官方兴办,教师必须通过国家资格认证,教材由内阁学部统一编纂、审核、发放。
此举彻底剥夺了传统士绅通过私学传播思想、培养门徒的渠道。
三、建立精英培养体系:
大明政治学院:于京城和南京设立,直属于内阁。
这是未来官僚体系的摇篮,专门培养高级政务官。
学员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及有潜力的年轻官员中选拔,学习内容涵盖法律、经济、行政管理、外交策论等。
首辅苏宁亲自担任名誉院长,并时常前往授课。
从这里走出的,将是完全忠于新体制,具备现代行政能力的职业官僚。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于天津设立,直属于枢密院。
整合原有各类武学,建立统一的现代化军事教育体系。
学员为基层军官和优秀中学毕业生,学习近代军事理论、战术指挥、兵器操作、后勤管理、地图测绘等。
苏宁同样兼任名誉院长,确保军队思想的绝对统一和对首辅的绝对忠诚。
这场伴随着血腥镇压的教育改革,其影响远比处决几个东林党人更为深远。
曾经书声琅琅的私人书院和家学塾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城乡的,规制统一的官立学堂。
孩子们朗读的不再仅仅是四书五经,更多的是《格物启蒙》、《万国舆图》和《公民守则》。
东林党人赖以生存的“清议”土壤被彻底铲除。
士大夫阶层不再能通过门生故吏关系和学术声望来干预朝政,他们的晋升途径被牢牢掌控在国家的考选体系之内。
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进入官立学堂,学习“新学”,最终通过政治学院或军事学院的淬炼。
数十年后,当新一代完全在新式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官员和军官充斥大明帝国的各个阶层时,不会再有人记得东林党,也不会再有人质疑首辅的权威,甚至“皇帝”本身,也彻底成为了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
苏宁用钢铁与火焰清除了道路上的荆棘,再用笔与书籍,塑造了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整整一代人。
这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没有硝烟,却真正地改变了一个古老帝国的灵魂与未来。
随着内部反对声音的彻底肃清和教育体系的完全掌控,苏宁将帝国的所有资源,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以科技为核心的爆炸性发展之中。
大明,这台被彻底改造过的战争与工业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着冲向世界之巅。
继蒸汽机之后,内燃机的突破使得“飞天铁鸟”从设想变为现实。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