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再造大明(2 / 6)
卫和内务安全署的精锐倾巢而出,按照早已拟好的名单,在应天府、顺天府、苏州、无锡等地同时动手。
东林党的核心领袖、积极参与上书和传播的骨干分子,几乎被一网打尽。
他们被冠以“结党营私、诽谤朝政、图谋不轨”等罪名,迅速投入诏狱。
审讯过程雷厉风行,不到半月,数十名东林党核心成员被公开处决(斩首或绞刑),家产抄没,家人流放至新大陆或南洋。
其状之惨,令朝野震怖。
苏宁以天启帝名义颁布《禁党谕》,明确宣布:“东林非社稷之福,实为乱政之源。自即日起,东林为禁觉,其学说为邪说,凡私相传习、聚众讲论者,以谋逆论处!”
诏令下达,无锡的东林书院被直接废黜,院舍拆毁,碑刻砸碎,田产充公。
所有与东林书院相关的讲学活动被严格禁止,民间私立的书院、文社也遭到大规模清查和整顿。
这一场“东林案”,如同雷霆风暴,瞬间将盘踞士林数十年的东林党及其同情势力摧毁殆尽。
英国公张维贤等人吓得魂飞魄散,彻底偃旗息鼓,再不敢有任何异动。
朝堂之上,再也听不到任何公开的异议。
然而,苏宁深知,杀戮和禁令只能震慑一时,无法根除反对思想滋生的土壤。
要彻底改造这个帝国,必须从根源上??教育入手。
就在处理完东林党后不久,一套更为彻底、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方案,由内阁正式推出。
一、确立三级公办学制:
小学(蒙学):在各州县普遍设立“官立小学”,推行强制义务教育。
年满七岁幼童,无论男女,均需入学。
课程以识字、算术、基础格物、地理常识及《大明律启蒙》、《公民训导》为主,旨在培养具备基本文化素养和国家认同的国民。
中学:在府一级设立“官立中学”,招收小学优秀毕业生。
课程加深,增加更深入的算学、格物、化学、中外历史、地理,并开始引入外语(如拉丁文、葡萄牙文)。
中学毕业者可担任基层吏员或进入专门技术学校。
大学:在南北两京及少数中心城市(如广州、武汉)设立“国立大学”。
分为文、理、工、法、商、医等学院,进行专业分科教育,培养高级人才。
入学需通过严格考试。
二、垄断教育权力:
严禁私人办学:敕令“禁绝一切民间私设垫学、书院”,以防“异端邪说”蛊惑人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