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开学第一课(2 / 2)

加入书签

p>

【2.战术指挥(高级)】

【3.战术布置(中级)】

【……】

他注意到,在【战术指挥(高级)】这个技能的后面,似乎多了一行很小的,若隐若现的注释:“理论基础模块正在构建中……”

原来如此!

林毅心中恍然大悟。

自己的系统,虽然强大,但更多的是偏向于“术”的层面,是具体的战斗技巧和指挥能力。

而现在在抗大学习的这些理论知识,则是在为自己补充“道”的层面。

“道”与“术”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运筹帷幄的统帅。

这个发现,让林毅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抗大的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

上午,是政治理论课,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统一战线政策。

下午,则是军事理论课。

教员们不仅会讲解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从孙子兵法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还会结合八路军自身的特点,系统地讲授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讲解如何建立根据地,如何开展敌后斗争。

晚上,也没有休息,学员们要分组进行讨论,或者进行沙盘推演。

林毅成了班上最活跃的学员之一。

在政治课上,他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他自己带兵的实践,很有针对性,常常能引发大家的热烈的讨论。

而在军事课,特别是沙盘推演上,他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有一次,推演的课题是“日军重兵合围下,我军一个团如何掩护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

这是敌后战场上最常见,也最凶险的局面。

当时,和林毅一组的几位指挥员,提出的方案大多是分兵突围,或者利用地形节节抵抗,迟滞敌人。

这些都是常规的打法,虽然稳妥,但伤亡会很大,而且很难保证能完全甩掉敌人。

轮到林毅发言时,他却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案。

“我认为,不能单纯地分兵突-围。鬼子是铁了心要合围我们,我们越是四散而逃,就越容易被他们分割包围,逐个吃掉。”

他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拿起一根小木棍。

“我的想法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仅不分兵,还要把主力集中起来,变成一个拳头!”

他用木棍,在代表日军包围圈的一个薄弱点上,重重一点。

“在这里,用我们最强的兵力,打一个反突击!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打疼他,打乱他的部署!”

“只要我们能在这里撕开一个口子,哪怕只是暂时的,鬼子的整个包围网就会出现混乱。他们的指挥官,就必须分兵来堵这个口子。这样一来,他们所谓的‘铁壁合围’,就出现了漏洞。”

“然后,我们再以一个营的兵力,伪装成主力,继续向这个方向猛冲,做出要决一死战的架势,把鬼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而我们真正的主力,则借着这个机会,掩护机关和群众,从另一个方向,悄悄地跳出包围圈。”

这套“声东击西,中心开花”的战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负责主持推演的教员,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看着沙盘,沉思了良久,最后抚掌大赞:“好!这个思路好!以攻为守,在绝境中创造战机!林毅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有见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