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颇有章 法(2 / 4)
田虽有能力却寡不敌众。
九州浪人曾靠海寇获利丰厚,不愿种田,闽海水师虽强但船不到二百艘,倭寇皆为悍匪,不到黄河心不死。
裕王询问俞大猷的下落,提议出兵围剿,众人也疑惑其近三个月无消息。
谭纶结合自身经历突然想到,俞大猷可能下南洋追击佛朗机人,否则杨帆不会前往缅中,两人或许早有预谋,他脱口说出“俞大猷在马六甲”。
众人恍然大悟,意识到杨帆早有安排,让水师去马六甲威逼佛朗机人,自己从云南入境,率卫军平定叛乱土司,甚至可能逼迫莽应龙签订城下之盟,这也解释了杨帆为何仅带三百火铳就敢前往。
另一边,沐朝弼在山路上行走,思索着杨帆发明的藤牌,觉得此物件并不难想,常人静下心也能想到,只是多数人在当下情境中难以平静,故而稍逊杨帆一筹。
他不禁疑问,若杨帆不搞变法,是否就不会有根本冲突。兵士们都学着扎藤牌,虽手持牌和兵器不太方便,但能抵御火铳保命,再上前拼杀便不惧缅兵。
半个多时辰后,贺安传来探子返回的消息。
沐朝弼回过神,拉着探子仔细盘问,又望着山林峡谷思索,随后让贺安传令众人埋伏好,等敌军到来,只放一两千人过去,太多则难以包围。
贺安明白,狭路中若放过多敌人过去,在右甸和此地之间难以堵住,会激发对方困兽之斗,且敌人持火铳可能伤害百姓,他领命而去。
贺安见沐朝弼拿着藤牌反复查看,神色异常,猜到其心思。作为多年至交,贺安直言。
“公爷,您是想和杨帆硬碰硬吗?”
他劝道。
“对于杨帆,认可他打仗的本事即可,其他事情,仍按原计划进行。“
沐朝弼也有同感,叹道。
“先打完仗再说。“
潞江东岸,李贽与安效良并未承受太多压力。
此时江水丰沛,几个渡口与索桥相隔数里,线贵行动迟缓,大半天都未渡江。东岸地势险峻,即便对方成功上岸,己方也占据优势。
安效良擅长防守,已牢牢守住各渡口,索桥也已斩断,五千人分守各处,中军仍有不少兵力。
令人庆幸的是,身后不远的几个乡邑均为民屯之地,百姓主动送来不少粮食。
安效良为人谦和,与几位老者相谈甚欢;
李贽性格中自有英气,每逢战阵也颇为机敏。
深夜时分,杨帆忽然望见远处密林中火光冲天,因秋燥物干,火势迅速蔓延,漫天通红,滚滚浓烟在火光中清晰可见,杀声也随之震天。
杨帆暗觉不妙,猜测可能是缅兵放火烧山。
他登上关头,看到一两千缅兵端着火绳枪、推着佛朗机炮已攻至关下。
而沐朝弼的后方显然已与缅兵后队交火,本应猛攻关隘的缅兵前锋此刻却犹豫不决,号令混乱,阵脚大乱。
此时,王福满脸尘土,快步跑上关楼,喊道缅兵放火烧山,公爷下令全军决战。
杨帆询问公爷是否安好,王福回应公爷无碍,还说公爷让众人躲进岩洞,洞内风大未被烟熏。
公爷称缅兵没料到藤牌如此管用,火铳无法伤及众人,已然急躁,胜败在此一举,让军师出关迎敌。
杨帆见状,当即命人打开关门,亲自带领一百五十人火铳队在前,一队卫军手持藤牌护卫,对着缅兵前锋一阵射击。
枪声不断,缅兵接连倒地,他们用火绳枪还击时,子弹却被卫军的藤牌挡住,零星透过间隙的弹丸也因力道衰减,无法击穿棉甲。
趁缅兵装填弹药之际,杨帆令火枪兵连番射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