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新法(2 / 4)
钧没再听清,但他的心却砰砰直跳,手中的面汤泛起一圈圈涟漪。
“庶民的声音...”
他喃喃道,眼中带着光亮。
一直以来,朝堂上的争斗都是在缙绅之间进行。
徐阶的清流,严嵩的严党,高拱的实干派...他们代表的是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却从未真正考虑过天下百姓的疾苦。
而这《千人教习疏》,却是来自民间教书先生们的集体发声!
朱翊钧三口两口吃完面,丢下铜钱便匆匆离开。
雪还在下,但他的脚步却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回到简陋的住所,他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面摊旁听到的对话。
“或许...这就是转机。”
次日天刚蒙蒙亮,朱翊钧就起身了。
他换上最体面的一件青布长衫,仔细束好发髻,对着铜镜整了整衣冠。
他推门而出。清晨的京城笼罩在薄雾中,街道上只有几个早起的商贩在忙碌。
朱翊钧快步走向紫禁城方向,心跳随着脚步越来越快。
内阁位于文渊阁附近,平日里戒备森严,但朱翊钧因职务之便,有出入的腰牌。
守卫见他面熟,简单检查后便放行了。
踏入内阁院落,朱翊钧立刻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廊下几个舍人聚在一起低声议论,见他进来,立刻噤声散开。
正厅的门半掩着,里面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此事非同小可!千人联名,背后必有主使!”
一个尖锐的声音道。
“李公此言差矣。教书先生们也是为朝廷着想,阳明心学确实不宜立为官学。”
另一个沉稳的声音反驳。
朱翊钧悄悄靠近,从门缝中窥视。
厅内,首辅徐阶端坐上首,面色凝重;次辅李春芳站在一旁,神情激动;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严世蕃。
严嵩之子,现任工部侍郎。
他正拍案而起,满脸怒容。
“荒谬!这些乡野村夫懂什么学问?分明是有人借机生事!”
严世蕃厉声道。
“徐阁老,此事必须彻查!”
徐阶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地说。
“严侍郎稍安勿躁。《教习疏》所言不无道理,朝廷当广开言路,岂能因言治罪?”
朱翊钧的目光扫过厅内,突然在角落的案几上发现了一叠文书,最上面一份赫然写着《千人教习疏》几个大字。
他的心猛地一跳。
趁着厅内争论正酣,朱翊钧轻手轻脚地溜进去,装作整理文书的样子,慢慢靠近那叠文件。
他的手指触到纸张时,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朱大人,你在做什么?”
一个冰冷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朱翊钧浑身一僵,缓缓转身,正对上严世蕃阴鸷的目光。
“下官...下官奉命整理今日奏章。”
朱翊钧强自镇定,微微躬身。
严世蕃眯起眼睛。
“哦?谁的命令?”
“是...是李阁老的吩咐。”
朱翊钧急中生智,指向正在与徐阶说话的李春芳。
严世蕃狐疑地看了看那边,又盯着朱翊钧手中的文书。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朱翊钧感到后背已被冷汗浸透,但面上不显。
“回严侍郎,是昨日积压的奏章,下官正要拿去分类。”
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