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督造新都(3 / 4)

加入书签

赵俊掰着手指头说道:“就算刨除各种材料的运输,朝廷每年向北平运送的粮食,恐怕要不下于六百万石,工匠等吃喝都是需要钱粮的。”

待赵俊算完了这笔账,朱元璋环顾四周,说道:“修建皇城任重而道远,诸位爱卿谁愿意担此重任?”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站出来。

韩国公李善长当初督造中都凤阳,里面多少腌臜事?这新都北平里面的利益纠葛与脏事少不了,万一再查出来,领头的官员肯定逃脱不了干系。

去年郭桓案,今年科举舞弊案,多少官员被杀?那应天法场上的血迹还未干呢。

见无人站出来,朱标主动走出,道:“父皇,儿臣向父皇保举一人,此人刚正不阿一心为国为民,若他去督造新都,当万无一失!”

说着,朱标看向了一直保持安静的杨帆,朗声说道:“督造新都,非杨帆杨大人莫属!”

与杨帆不对付的官员们听到这话,皆瞪大了眼睛,这么一件耗时时间长,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交给煞星杨帆,他们可太高兴了。

礼部尚书邵质嘴角上扬,说道:“督造新都责任重大,除了杨大人之外,臣想不到谁可以去北平,陛下,臣也首推杨大人!”

邵质的话提醒了众官员,既然迁都的事情避免不了,将杨帆送走也是一桩美事。

何况按照工部尚书赵俊的说法,营造新都至少有七八年的时间。

漫长的时间里,一旦杨帆犯了什么错,朝中的官员还能借此发难,何乐而不为?

“杨帆,既然诸位爱卿都推举你,那这营造新都城之事就交给你了!”朱元璋当即做出了决定道。

杨帆在众人的“吹捧”中走出来,高声道:“臣杨帆,领命!”

对自己受命建造新都,杨帆早有预料,故受命之后立刻向朱元璋请命:“陛下,建造新都事情千头万绪,臣要向陛下讨些帮手,请陛下恩准。”

朱元璋大手一挥,说道:“凡是你需要的人手,你尽管说就是,咱全力支持你!”

杨帆的目光流转,道:“这营造新都势必要勘探地形,讲究风水,故工部尚书赵大人,需要与臣一起往北平去,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还有钦天监的李大人也需要与臣同往。”

闻言,李靖一喜,身为钦天监的监正能亲自参与建造新都,乃是他的荣幸。

工部尚书赵俊苦着脸,幽怨地瞪了杨帆一眼,不情不愿地说道:“臣,遵旨!”

除了李靖、赵俊之外,杨帆又向朱元璋讨了锦衣卫副千户,如今已经升为千户的纪纲,以及庞英、王谦,还有杨帆在辽东的旧部王图,以及曹国公李景隆等一同前往北平。

休看杨帆钦点了不少人,但要营造新都,这些人手还不够,还要有善于营造工匠的巧匠。

此事就交给了工部尚书,大冤种赵俊来办。

同杨帆去北平,赵俊心里八百个不愿意,却不敢违逆朱元璋的旨意。

赵俊、李靖,以及整个应天城优秀的工匠都为此事忙碌。

杨帆则留在宫中,陪伴朱婉儿等待孩子降生。

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底,朱婉儿产下一女,马皇后为她取名,杨多福,马皇后希望这孩子未来能一生顺遂,多福多寿。

六月一日,黄昏。

杨帆跟随云奇来到武英殿,他今日得闲又想着再有三两日就要离开应天,故来拜见朱元璋。

武英殿内一片寂静,云奇轻声说道:“杨大人,您那锦盒里面的东西到底有何用?怎么方才见那模样甚是古怪?”

杨帆笑了笑,说道:“云内官莫急,等以后陛下用上了,你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