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督造新都(2 / 4)
已经走上正轨,九江,吾这里有一件大事,要你们与我一起完成。”
李景隆神情一正,说道:“大人莫不是又要动兵?如今高丽皇室与高丽的李家已经产生矛盾,互相猜忌对抗,吾估计他们彻底翻脸还要几年才行,此时出兵会不会太急了?”
杨帆挥挥手,道:“辽东出兵高丽还不是时候,吾指的大事,乃修建新都。”
李景隆、王图互相看了看,颇为惊讶,夏元吉眸子一转,问道:“先生是说,陛下会将督造新都的事情,交给您?”
杨帆微微颔首,说道:“十有八九,修建新都事情千头万绪,要在如今北平城的规模上扩建城墙,修建新城结构以及皇宫,我身边虽有锦衣卫,但人手还是不够,我需要九江你与王图,还有元吉帮我。”
闻言,李景隆二话不说答应下来,他虽想回辽东继续就职,但杨帆开口,他李景隆义不容辞。
王图、夏元吉也没有任何异议,当即答应下来。
四人饮酒畅谈直到很晚才散去,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皇宫奉天殿。
满朝文武诧异地望着站在御阶前,滔滔不绝的李靖,一阵无语。
今日的李靖就像换了一个人,慷慨激昂支持迁都。
“迁都,乃利国利民的大计,不迁都不顺应天意,不迁都就是要坏我大明的风水与根基!”
李靖环视四周,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李靖将话摆在这里,谁不同意迁都,老夫第一个与他同归于尽!”
奉天殿内一片寂静,朱元璋嘴角含笑望着这一切。
百官里不想迁都的,以李靖为幌子反对迁都,然而今日这幌子竟倒戈相向,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阻止迁都?
东阁大学士吴沉眉头微皱,说道:“李大人,迁都之事事关江山社稷,不可因为‘见龙’之说草率觉醒,吾认为不妨从长计议……”
吴沉的话还未说完,李靖勃然大怒道:“老夫亲眼所见,云中有龙从南飞向北方,应天城中也有诸多百姓见到,这不是志怪故事,山野传闻!”
说着,他更是指着吴沉,喝道:“吴沉,你三番两次阻挡迁都,莫非心怀叵测,要断我大明的气运不成?”
李靖一顶大帽子扣下去,将吴沉气得够呛。
前几日,李靖站出来反对迁都的时候,他们站在一条船上,才过了几日,李靖翻脸不认人。
吴沉沉声说道:“李大人莫要胡言乱语,吾吴沉对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鉴!”
李靖轻哼了一声,说道:“吴大人既然对大明对陛下忠心耿耿,更不应该阻拦迁都,请吴大人不要自误!”
李靖的倒戈令吴沉等诸多大臣阻拦迁都的“大旗”倒了,除了吴沉、丁廷等几位官员试图与李靖辩论外,其他的大臣皆偃旗息鼓,知晓今日是拦不住迁都了。
朱元璋待无人敢再站出来之后,方高声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迁都一事便正式敲定,我大明未来的新都,就在北平!”
朱元璋举目望去,目光落在了工部尚书赵俊的身上:“赵俊,你来说说修建新都要花费多少时间,又要花费大概多少的银钱?”
赵俊缓缓地走出来,思考了一会儿,说道:“陛下,若要迁都,就需要在如今北平城的基础上再扩展城墙,并修建皇宫,新都的皇宫规模必定要超过应天的皇宫。”
顿了顿,赵俊计算道:“若是徐徐图之,应要花费十到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若加快速度缩短工期,也得七八年左右,至于花费的银钱臣无法具体估量,不过可以推算出工匠与工役。”
根据赵俊的推算,修建皇城应该要八万到十万的工匠,工役怎么说也得一百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