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吏转官(2 / 4)

加入书签

/p>

杨帆面色一正,说道:“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天下群情激奋,赃粮追回来的越多,处罚的人越多,恨你的人就越多,弹劾的奏疏每日都不少于百封啊。”

杨帆并不奇怪,历史上郭桓案就是如此。

牵扯的人太多,利益又广,天下人的愤怒需要一个宣泄口,本来这个宣泄口应该是吴庸。

朱元璋最后斩了审刑司吴庸,平息了天下人的怒气。

但杨帆立下过汗马功劳,为大明开疆拓土,还是朱元璋的女婿,他不可能斩了杨帆。

杨帆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轻声说道:“若陛下需要惩罚臣来平息天下人的愤怒,臣,甘愿受罚。”

他敢查这件案子,就做好了受罚的准备。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幽幽说道:“当年咱领着一干老兄弟打天下的时候,何等快意?天下英豪闻咱朱元璋的名字,无不丧胆,横扫天下,怎么江山坐得久了,咱却感觉有些无能为力了呢?”

“咱每日勤政不敢懈怠,咱杀贪官污吏,也杀了那么多,可是你说说,贪官污吏为何就杀不完?杀不光呢?甚至咱还得妥协,惩罚你安他们的心!”

英雄了一辈子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第一次向杨帆袒露心声。

杨帆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打天下时,敌人都是看得见的,治理天下却要靠天下的官员,官员心中想什么,陛下又岂能掌握?要臣说,陛下驱逐鞑虏,光复中原,已经是人中龙凤,至于治理贪官污吏,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还有句话杨帆憋在心里没说,朱元璋的无力感,某种程度上来源于文官权力的膨胀。

历史上,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看似是科举南北之争,实际上是文官集团对皇权的一次试探与挑衅。

朱皇帝在人生尽头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幸而因为杨帆的出现,他身边还有朱标、朱雄英,以及马皇后相伴,才不会那般悲凉。

待杨帆离开皇宫返回锦衣卫衙门,就见蒋瓛正在门口等候,身边还跟着几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

蒋瓛上前行礼,说道:“杨大人,这几个人已经在这里等待了一个时辰了,说什么都要见您一面,要奉上什么……海外奇珍。”

海外奇珍?

杨帆心里一动,然后饶有兴致地看向三人,问道:“你们有船队出海?都到了哪里?得到了什么宝贝?”

杨帆并未将三人放在心上,这几人顶多也就是下了南洋,做些小买卖。

“启禀大人,我们是泉州人,当年杨大人您担任过泉州知府时,曾与我们这些海商宣传过,这海外有名为玉米、土豆这样的奇特作物,还有数不尽的金矿!”

杨帆眼眸发亮,说道:“的确有这么回事,莫非你们几个人派了船队出海,找到了什么东西?”

当时,杨帆不过随口一说,目的是鼓励他们走出国门,开辟海陆,至于抵达美洲那些地方,在杨帆看来根本不可能。

三人之中有一人,将随身携带的锦盒取出来,慢慢说道:“金矿没找到,但是大人您描述的那土豆、玉米,我们的船队还真就找到了!大人,您看!”

杨帆往锦盒里面一看,里面正放着他许久未见过的两种作物——土豆、玉米,不过个头都很小。

蒋瓛从未见过此物,不禁啧啧称奇,道:“刘老板,你们从海外带回来什么奇怪的玩意儿?这东西能吃否?”

杨帆双手捧起土豆,对蒋瓛说道:“圆融,千万别小瞧这东西,这东西只要种下去,无论大明的大江南北,哪怕是辽东那样的苦寒之地,都能顺利生长,让百姓填饱肚子。”

闻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