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悠悠三载过,已是壬辰年(大章)(2 / 9)

加入书签

有再问,好像都知道了。他取出一本书笑道,殿下,我们先来学《三字经》,这是启蒙之经典。等殿下学完《三子经》再学《千家诗》、《幼学琼林》,就可以学《皇明祖训》了。”

    “我说我知道皇明祖训,但是没有学过,他们提到皇明祖训都一脸严肃。先生,皇明祖训是不是很难学?”

    “先生笑着说,殿下放心,一点也不难学。我们...殿下是太祖后裔,当然要读皇明祖训。学完这些,就学四书五经。”

    “接着先生就打开书卷,念读三字经给我听。他念一句,他就在纸上写字,又让我和他一起写。还捉着我的手,教我一笔一画的写字。先生的字真好看。”

    “我写的歪歪扭扭,先生一点也不生气,也没有不耐烦。写了几个字,先生夸我说,殿下真是天资聪睿,一学就会。不过,殿下的身体太瘦弱了,要多进食,多健体。”

    “我真的好高兴,原来我也是聪明的。先生人太好了,要是父皇也像先生这样多好啊。唉,先生如果是父皇就好了。”

    正在教授朱常洛写字的朱寅,当然不知道朱常洛心中在自言自语。但他能看出,朱常洛很是高兴,已经对自己生出依赖之心,甚至有点孩子对父母的孺慕之情。

    朱寅不禁有些同情,难免恻隐之心了。

    历史上的朱常洛有多凄惨,朱寅比谁都清楚。

    朱常洛绝对是明史上最凄惨的皇帝。三十八年如同囚徒的生活,昙花一现般换来二十多天的短暂帝位。

    母亲死了难以安葬,妻子死了难以安葬,数十年处在生活拮据,缺医少药的窘境,物质上供给经常被故意掐断,精神上被压迫欺凌,行动上不得自由,人际关系上被隔离孤立,还长期被严密监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就说这次所谓的出阁读书吧。

    礼仪规格一降再降,简陋到无以复加,将出阁读书的政治意义刻意淡化到极点。

    而且朱寅能看出,朱常洛虽然还算聪明,可底子太差了,连“初”字都不会写,握笔的姿势都不对。

    识字水平不如同龄段的普通孩子。

    显然,王恭妃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

    当然,朱常洛这种教育程度的皇子,在大明朝绝非个案。

    在朱寅看来,明朝皇子教育极其失败,甚至不如南北朝时期的鲜卑皇室和前元皇室。

    到底有多差?很多皇子文理不通,书法拙劣,缺乏严格的系统性教育。半文盲甚至文盲大有人在,既不能读通经史子集,也不能写出一笔合格的字。

    为了防止太子夺权,太祖废黜了东宫属官系统,所谓的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都是虚设机构,纯粹成为翰林官兼职,转迁的虚职。至于东宫三少也都是虚衔,并非专属。

    这使得明朝太子的教育水平,远不如历代。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