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采薇的信(2 / 4)

加入书签

朱寅颔首,“不是大将军知道,是此事本就是大将军专门提醒的我。姜是老的辣啊。我本来也觉得有点不对。”

“就在不久前,大将军还说,应该设法应对倭寇的将计就计。大将军说,倭寇的特点是,顺风顺水时狂妄无比。一旦遇到挫折,立刻又会谨慎多疑。”

“眼下倭寇已经吃了大亏,不可能再像之前那么狂妄自大了。他们就算想起水淹安州的计策,一旦真要执行,必然也会反复思量,迟早会想到这可能是我军设下的陷阱,迟早会想到我军在温泉驿扎营,就是为了诱导他们水淹安州。”

徐渭笑道:“原来都想到了,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朱寅道:“所以,我立刻叫你来,就是合计合计,若是倭寇预判了我们的预判,反过来将计就计,我们该如何应对”

说到这里他语气一冷,“我要的是一击致命!要用最小的代价,歼灭八万倭寇大军!”

“好!”一个苍劲浑厚的声音响起,身材魁梧的银发老将昂然而入。

朱寅立即站起来,“义父来的正好。”

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当然会称呼戚继光为义父。

戚继光大马金刀的坐下来,虎目炯炯的看着徐渭,朗然说道:“文长兄,你素来足智多谋,最擅长料敌于先,当年在襄懋公帐下,屡有奇谋妙计。今日想必已胸有成竹了”

“好你个戚元敬。”徐渭抚须摇头,“你少给我戴高帽。你明明自己有了主意,偏还要我献策。要是和你想的一样,你才采纳。是也不是”

“呵呵!”朱寅也笑了,一边斟茶一边说道:“之前义父说的是,若是咱们三人想的一块去了,那才是万全之策。这一仗打赢不难,可要赢得漂亮却又不易。今日咱们喝完这壶茶,就定下此战方略!”

说完一摆手,慕容狗蛋立刻捧来一个小小的沙盘,放在茶案上。

沙盘十分简单,上面的地形只有安州城、妙香山、清川江、肃川,再加上日军大营所在的肃川古城。

肃川古城早就不是城池,而是两百多年前的古城遗址。安州城建好之后,肃川城就荒废了,变成了废墟遗址。

肃川古城遗址的地势较高,就在肃川、清川江交叉河弯之处,东、北两个方向还是妙香山脉为屏,只有西边没有屏障,十分适合大军安营。所以倭寇大军才选择肃川古城安营立寨。

“义父,先生。”朱寅站起来,用虎牙化石指着沙盘上肃川古城遗址的位置,“这里是倭寇大营,王氏高丽时期,可是繁华的很,那时还没有安州城。”

“可是两百多年前,肃川古城却被遗弃了。高丽人又在距离仅七里的清川江河外,新建了一座城,便是如今的安州。”

朱寅就像是在讲故事,“义父和先生可知道,为何当年高丽人突然废弃肃川古城”

“稚虎啊,你这是说书吗”戚继光笑道,“别卖关子,直接说。”

朱寅继续道:“因为肃川古城经常发洪水。它在两条河的交叉河湾处,如果下雨时间太长,两条河合流之后的大水,就会淹没古城。每到汛期,城中水深三尺也是常事。”

这些信息,是虎牙提供的。

戚继光看着沙盘,沉吟道:“古城遗址的地势,高出安州城最少也有十丈啊。没道理古城都被淹没,而安州不被淹没。就算安州距离两河汇聚处比较远,也不应该。这是怎么回事”

朱寅笑道:“义父明鉴,一下子就发现问题所在。安州地势虽低,可是安州在下游,大水淹没古城,再向安州蔓延时,会流入专门蓄水的安州渠,可灌溉百里良田。有了安州渠泄洪,安州就安全了,所以叫安州。”

戚继光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