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康熙,门外何人听琴?”(3 / 4)
被日军抢走,整个平安道都无法春耕了,没有种子!无法春耕,今年也就没有夏粮或秋粮收获,到时会饿死多少人
朱寅更是知道,历史上的壬辰之乱,导致高丽人口从战前的近九百万,减少到战后的三百万出头,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这消失的五百多万人,一半是被日军屠杀,另一半是饿死的。
可见历史上高丽这几年,会是何等惨烈。高丽王国的极大衰弱,也使得建州女真崛起。
明军后勤粮道通畅,眼下也不缺军粮。所以很多高丽难民都指望着明军救援。高丽王更是上奏皇帝,请求在朝明军支援军粮给高丽王廷,用来赈济难民。
大明皇帝哪里经得起小国之君的哀求当然下旨给高丽的郝杰等人,让他们拨付军粮支援高丽王廷,让高丽王廷赈济难民。
不仅如此,皇帝还答应高丽王的奏请,在给郝杰的圣旨中说,要是夺回了日军搜括的高丽粮食,就还给高丽人。
在朱寅看来,这是一道很愚蠢的圣旨。
高丽百姓该不该赈济当然应该。高丽人也算大明子民,向来恭顺,大明也不能让太多的人饿死,能帮就要帮一把。
可问题是,粮食不该给高丽王廷,不该以王廷的名义赈灾!
因为高丽王廷肯定要大肆贪污截留,真正用来赈济难民的,连一半都没有。
历史上,大明在壬辰之乱中总共援助高丽粮食多达七十万石,按照万历时期的粮价,加上运输成本,耗费白银一百五十万两!
大明户部太仓库的税银,每年也才四百多万两啊。
可以说,大明是以举国之力在对即将灭亡的高丽进行军事、经济援助,硬生生的保住了高丽国。
可是高丽君臣是怎么操作的
虎牙情报显示,从去年到今年正月,郝杰总共拨付军粮十八万石给高丽王廷,结果高丽王廷首先按照官职大小分配,从高丽王开始到都分配了大量粮食。
然后他们照样天酒地,骄奢淫逸,甚至用宝贵的粮食酿酒。还将这些吃不完的粮食出售换取金银,或者让没有粮食的高丽平民卖身为奴!
这不但导致更多的百姓饿死,高丽民心尽丧,还让更多的高丽人投靠倭寇,只为吃一口饭。
在朱寅看来,就算要遵旨赈济高丽百姓,也应该用大明的名义,不能用高丽国王的名义。反正圣旨中又没有说一定要用高丽王廷的名义。
一来可以避免被高丽君臣贪污,二来也能收买高丽民心,离间高丽人和王廷的关系,让高丽人对他们的朝廷更加失望。
到时要是吞并高丽,人心上就容易的多。
朱寅想到这里,微微一笑道:“殿下放心便是,这十几万石粮食,别说是高丽百姓的民脂民膏,即便是大明的粮食,大明也没有不给的道理。这些粮食一粒不少,全部用来赈济高丽百姓。而且…”
“而且还不需要殿下操劳,下官会直接赈济百姓,在整个平安道设立粥棚,不但赈济难民,还要给他们留下种子,帮助他们抓紧最后的农时春耕。高丽百姓犹如大明百姓,下官岂能不管…”
李昖的脸色顿时微微一变。什么意思粮食不给寡人,不让寡人来赈济,而是以你的名义
寡人才是高丽之主!
李昖心中恼怒,神色却不敢露出办法,仍然挤出笑容道:“朱公仁慈,爱民如子。小王代表高丽子民,谢朱公救济之恩。只是朱公忙于军务,操心劳力,小王怎么忍心朱公再为赈济之事忧烦此事,小王必然认真办理……”
朱寅故意沉吟一会儿,忽然自失般的一笑,语气清幽的说道:“还是下官亲自赈济吧,此事就不劳烦贵国朝廷了。”
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