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康熙,门外何人听琴?”(2 / 4)

加入书签

几分矜持,努力端着架子。可是眼下的经略使换了朱寅,他反而主动放低姿态,如下属拜谒上官。

当然,也是有所求。

且说这位高丽大王,义州大捷前整日价皱眉不展,长吁短叹,在行宫中饮酒作赋,直如李煜一般,无非是黍离麦苗之哀,国破飘零之叹,用醇酒美人、马吊博戏来麻痹自己。

可义州大捷之后,他就人逢喜事精神爽,仿佛打了鸡血,在臣到底不同,就是嫔妃也发现,大王突然龙精虎猛了。

今日他来见朱寅,虽然表面恭敬,那种容光焕发的喜色,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好像朝鲜已经山河光复,他又回到百盛开的景福宫了。

朱寅见状心中有数,暗中鄙夷不已,微笑着摆手道:“殿下请!”

“朱公请!”高丽王这才跟着一起入内。

奉茶之后,李昖套着近乎说道:“小王适才听朱公抚琴《幽兰》,当知朱公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为伍啊。朱公之为人哉,真如空谷幽兰,不因无人而不芳。小王闻之,悠然神往。”

高丽大臣柳成龙也附和着说道:“此乃素王(孔子)之弦歌,亦是朱公之冰心。七弦之上,明月清音。在下虽是庸俗愚人,也能听出朱公情志,巍巍乎高哉。”

君臣二人逮着朱寅一顿猛夸,接着就献上一份礼单,用之前对付郝杰和高淮的法子对付朱寅。

“朱公为了高丽社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小王既感激万分,又惭愧不安。这是一点心意,请朱公笑纳…”

这份礼单真不轻。赫然是黄金五百两,九分规格东珠八颗,三尺红珊瑚一株…价值最少二万两白银。

这只是一次送礼,出手不可谓不大方了。

可是朱寅完全没有收下的意思。这是贿赂,他作为经略大臣,担着天大干系,怎么可能会收高丽国王的礼

“殿下客气了。”朱寅婉言推辞道,“下官奉旨入朝抗倭,勤劳王事乃是分内之事,怎敢收受殿下厚礼下官心领便是。”

说着将礼单轻轻推回。他的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可置疑的坚定态度,也不管李昖是不是尴尬。

根本不吃这一套!

朱寅推回礼单,开门见山的说道:“殿下有话直说即可,却是不必如此。”

李昖见朱寅不收礼,不禁想起去年朱寅出使日本经过朝鲜时,拒绝美女侍寝的事情。

他这才知道,朱寅和其他明朝官员,真的很不同。

高丽王也不敢坚持,只能直接说道:“小王听说,戚大将军在倭寇大营缴获了十几万石军粮,这是倭寇抢劫的高丽粮食。眼下高丽百姓嗷嗷待哺,急需粮食赈济难民,还请朱公怜悯…”

原来,他是要粮食来了。

朱寅闻言,心道果然如此,笑容也寡淡下来。高丽王想要粮食想得美!

这粮食是大明将士浴血奋战夺回来的,给你用来挽回高丽民心

想太多。

虽然朱寅不想给李昖粮食,但不代表他不会赈济。

明军占领日军大营,还缴获了十万多石军粮,足够义州日军吃几个月,这都是带血的粮食,高丽百姓的民脂民膏。

倭寇前路军搜刮了整个平安道的粮食,导致平安道好几十万高丽百姓食不果腹,嗷嗷待哺,饿殍遍地,民间一斗粮食价值五两银,比战前飙升了五十倍!

哀鸿遍野之下,高丽百姓能喝到一碗稀汤寡水带菜叶的米粥,都是幸运的了。

别说平民和贱民,就是出身两班的士族,如今也很难吃饱肚子。

仅仅义州地区,每天就有数以百计的高丽人饿死,以至于饥民相食,易子而食。

因为连种粮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