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3 / 5)

加入书签

的格局和担当。难怪历史上他当了首辅,被骂为权奸,后世名声也不好。

沈师和其他大臣不一样,他不关心谁当太子,他更关心自己的政治利益。

沈一贯是朝中浙党首脑,他代表的可不是他自己。他如果倒向皇帝和郑氏,支持朱常洵的势力就会大涨。

不过,支持皇长子的势力,仍然会是主流。起码目前是。

朱寅沉默一会儿,给沈一贯倒了一杯茶,心照不宣的说道:

“先生既然有了选择,弟子当然会理解。只是在国本之争上,弟子就不能支持先生了。”

沈一贯点头道:“国本之争上,你我师徒分道扬镳,各走各路吧。不能因为师徒私情,就罔顾国家大义,牺牲自己的政见,那就显得幼稚了。”

朱寅很有默契的说道:“弟子是为了大明,先生更是为了大明,咱们师徒就算政见不同,终究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师徒二人了然于心的相视一笑。不着痕迹的达成了政治交易。

沈一贯喝了一口茶,深邃的眼眸意味深长,“稚虎,你天生是个会做官的。可老夫还是担心你,你风头太盛了。”

“如今,你就是皇长子在外朝的一杆大旗,年纪轻轻就深孚众望,老夫十分欣慰。可是你也由此为陛下不喜,成为郑氏眼中钉,将来福祸难测,老夫甚为忧之。”

“走到你这一步,已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了。”

沈一贯说到这里,神色颇为忧虑,沉吟一会儿继续说道:

“你是个君子,君子之德风。你抓住一个德字,才有自保之凭,切不可让人抓住任何过错。”

“稚虎啊,君子之所以要惜身保命,并非是独善其身,更非苟且偷生,而是为了保住有用之躯,为国家效力,为君父尽忠。”

“是以,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大局,少不得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不可争一时之短长。等的起,耗的起,忍的起,输得起,才能…赢的起啊。”

“这是为师当年被张居正罢官闲居之后,十年东山的感悟。这句话,为师就送给你了。”

朱寅拱手道:“谢吾师赐言,弟子铭记在心。”

沈一贯站起来,捋捋自己的道袍,作出五禽戏的虎举动作,口中道:

“还有一事,先说与你,你心中有数即可。次辅赵志皋即将请辞去位了,朝鲜之败,终究要出来一个有分量的人担责。”

“陛下不会立刻恩准他的辞呈,总要来两个回合。但最多到四月,赵志皋就会卸任回乡。陛下优恤老臣,多半会加太傅。”

“稚虎啊,要若担责,应该是首辅王锡爵。毕竟陛下任命郝经、杨绍勋,首辅也是极力赞成的。按理,不该是赵志皋担责去位。你可知为何”

朱寅微叹一声,很为赵志皋悲哀,说道:“是因为赵阁老不结党,在朝中缺乏根基,所以是他出面背锅。”

在朱寅看来,赵志皋是四大阁老中真正的清廉君子。

赵志皋和高拱一样为官清廉,不治财产,只拿俸禄。时人称其“家无长物,殁后萧然”。

万历时期,官员俸禄常拖欠数月甚至数年。赵志皋当时身为首辅,俸禄居然被皇帝扣发,导致“家无余财,药资难继”。

做官做到这么大,却还这么穷,真是令人钦佩。

可是如今出了事,又是他出来背锅。世道为母啊。

沈一贯点点头,又打出一个鹿奔的动作,“所以,在朝为官不可学赵志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经营羽翼,到头任你官居一品,终究还是一场空。”

“这些不上台面的话,出不得君子之口,入不得君子之耳。可我们师徒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