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朕说的是封爵,没说给朱寅封侯!(2 / 5)
部、鸿胪寺的官员交接印信、关防、公文、符节。
一边在此更衣、沐浴、用餐。
然后就在会同馆等候旨意。
但朱寅也没有忘记城外的努尔哈赤等人,进城前就命令康熙先入城,准备酒宴招待他们,不能让他们有冻馁之苦。
甚至还让人请了一群京中勾栏里的粉头们,去陪伴在日本浴血奋战的女真勇士们,非常贴心。
作为建州的‘我喜欢贝勒’,朱寅是很照顾女真兄弟的。
提督会同馆主事王士性,还是朱党成员,自然极力照应。就连最好的木炭也可着供应,每个暖炉都烧的旺旺的。
“宫保还是第一次来会同馆吧”王士性对党魁十分热情,“下官可以带宫保四下看看。”
朱寅在北京做官几年,的确还是第一次来会同馆。
朱寅笑道:“恒叔兄若是有暇,在下求之不得。听闻恒叔兄正在写作的《广志绎》可谓奇书。在下闻之,期盼已久。不知何时才能拜读”
这个王士性可是一位大才啊,当着六品主事真是大大的屈才。
明朝两位地理大家,其中就有此君。他与徐霞客并称“南徐北王”,其实比徐霞客早了几十年。
他在世界地理学史上有很高地位,提出了划时代的地理学理论和方法,领先西方两百年。
比如第一次将全国划分为十六个经济文化区,各自针对性的施政。
连梁启超都说:“明代地理学二杰,霞客善游,士性善思。”
更难得的是,王士性的生态环保治理思想非常超前。比如很早就主张治理关中水土,恢复汉唐旧貌。理念、措施都很科学。
他书中谈论治理关中时强调:“善治秦者,必先治其山泽;善治山泽者,必先治其人心。”
朱寅内心对王士性的尊敬,远超那些阁老尚书。
王士性没有想到,朱寅还知道他还没写完的《广志绎》,笑道:
“稚虎兄谬赞,拙作只是杂书野札,不过是些山川风土,何足挂齿。”
虽然说的轻飘飘,可是他自己对《广志绎》却投入了很大心血。做官以前,他了十年时间游历天下,行程数万里,才有这没有完成的《广志绎》草稿。
他也知道,《广志绎》即便凝聚他再多的心血,在当权者看来,也是不上大雅之堂的杂书,不会被朝廷重视。
可是朱寅却对《广志绎》很感兴趣,不禁让他大起知己之感,对朱寅更加敬佩。
“等到拙作完稿,一定第一个请稚虎兄斧正垂阅。”王士性的眸子粲然生辉,“到时,敢请稚虎兄为拙作题序。”
朱寅笑道:“固所愿,不敢请耳!”
他当然很愿意为《广志绎》作序。他不仅要为王士性的著作写序,还想举荐王士性去西安或者陕北当知府。
这个能力他还是有的。以他如今的权势人脉,完全能运作王士性出任西安知府。反正王士性是朱党一员,肥水不流外人田。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在会同馆徜徉,距离拉近了很多。
会同馆占地很大,为各国使节以及蒙古诸部、西域各部、西南土司等特使和进京官员提供食宿。
朱寅不禁有点感慨。
遥想明初强盛时期,南北两京会同馆都是使臣云集,可谓万国来朝。别说东亚、南亚,就是遥远的西亚、东非,都有国家朝贡。以六十多个朝贡国的数量,仅次于大唐。
那个时期,真就是天朝上国啊。
朱寅看着恢弘广阔却有点冷清的院落,问道:“恒叔兄,会同馆不比往昔啊,可叹…”
王士性闻言,也是深有同感的叹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