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清如晓天,尘心大净。(4 / 5)

加入书签

)的食物还要好得多。

不然怎么说,日本人细心呢。

朱寅说道:“我有随从专门喂养,犬食和鹰食就放在这里吧,不用麻烦你们了。”

说完取出一把金黄豆,“一人一颗,辛苦了。”

“谢谢明使大人的赏赐。”仲居们一起行礼,虽然高兴朱寅的大方,却神色淡然,只能心里乐,不能面露明显的喜色,更不可露齿而笑。

她们很乖巧的接过金黄豆,其中一人特意看了看朱寅书案上裁纸的短刀,眼睛微眯。

她的微妙动作,在别人看来并无痕迹,在朱寅眼中却被捕捉的一清二楚。

等到朱寅坐到膳案前,立刻有两个仲居奉上“手水鉢”,此物是净手器皿,传自华夏沃盥礼的匜盘。

饭前净手,也是日本贵族的礼仪,是必须要遵从的,除非没有条件。

朱寅似乎很习惯的拿起水勺,连接舀水三勺,然后净手。这叫“三度汲み”的古礼,也传自华夏。

仲居们看到朱寅如此熟悉这种礼节,不禁对这个风姿卓绝的美少年更加好奇了。

她们心道:这位犹如画中人的贵公子,真的这么了解日本吗他和日本豪族有何渊源接下来呢

很快,她们就知道答案了。

接下来,朱寅并没有立刻享受夕食,而是行“神饌拝礼”。

朱寅站起来,面对身后的神龛,行“二礼二拍手一礼”,鞠躬拍手,口中念念有词,意思是感谢神明赐食。

这也是武家和贵族礼节,町家和农家很少用。传自华夏的祭食礼,也就是元朝之前的饭前祭。

《礼记曲礼》说:“食必祭,示有所先。”

细节虽然不同,但本质其实一样,都是谢神、惜福之意。

只不过日本一直保留,中原地区基本消亡。

装模作样的行了饭前祭礼,朱寅这才肃然坐下,开始用夕食了。

但是讲究还没有结束。

第一口米饭需撒入一点盐,象征洁净。然后他夹了供神食食用的昆布、栗,放在膳台的左角。

这请神共享的餐食礼,是饭前祭的延续,同样传承自华夏。

这还没用完,接着又是“箸渡し”。

朱寅又夹了一小碟腌菜,在汤汁中轻蘸一下,置于膳台右角,这是对板前(厨师)的敬意。

意思是辛苦了,谢谢你做的料理。

仲居们看到朱寅如此在行,目中更是异彩连连。

此时她们肯定,这位来自大明的尊贵美少年,和日本某家高门,必有渊源!

朱寅做完了这些表演一般的程式化礼仪,这才开始进食了。

但,不可出声。

不但咀嚼的声音要小,动作要优雅,还有所谓的“箸音禁”:筷子不能发出碰撞声,否则被视为粗鄙无礼、下里巴人。

这一块的气质,朱寅当然拿捏的死死的。装逼肯定是他强项啊。

朱寅一拿起筷子,在场的仲居们就大为叹服。

真是优雅如初夏的白鹤呢,这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就连进食都那么美不胜收啊。哪位幸运的贵女嫁给他,一定会幸福的流泪吧。

此时银铃轻响,又进来一对枝招展的日本女子,头绾岛田髷,身穿打掛,高齿木屐。

乃是精通歌舞的芸妓、游女。

日本权贵习惯在餐饮时欣赏歌舞表演。朱寅作为大明使臣,当然能享受这种待遇。

朱寅当然不会拒绝,拒绝反而显得多事。

歌舞是一曲《鷺娘》,一人表演雪中白鹭精的独舞,翩翩若飞。一人歌喉空灵,如泣如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