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2 / 5)
十个,因为蒙古骑兵骑在马上奔驰,队形又很散,实在很难射中。
但也不得不承认,明军的箭术普遍比不上蒙古军。蒙古孩子几岁就学射箭,射箭是从小培养的生存技能,汉人怎么比
明军中的弓箭手,训练几年就算精锐射手了。
初次接战是明军吃了个小亏。明军伤亡上百,韃子伤亡只有三四十人,伤亡比超过二比一,接近三比一了。
很快,两千蒙古骑兵又呼啸著拉开距离,在明军大阵之后一里地距离重新整队,好整以暇的歇息。
甚至很多骑兵跳下马背,在树荫下纳凉,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毫不畏惧明军骑兵大队来反击。
双方第一次接战就这么结束了。
虽然明军有一万五千骑兵,可无论是戚继光、朱寅,还是李如松,都没有下令骑兵追击的意思。
不用白费力气,因为肯定追不上。
假若明军骑兵能追得上蒙古骑兵,蒙古也不能威胁大明两百多年了。
蒙古人三岁骑羊,五罗骑马。不但骑术天下无双,对马性的了解也绝非汉人可比,是天生的骑兵。同样是骑马,可明军骑兵的速度和耐力始终不如蒙古骑兵。
这也是为何明军面对蒙古骑兵总是被动防守的最大原因。
“哦嘘一一”蒙古骑兵眼见明军骑兵停在原地没有追击,都爆发出嘲讽的大笑,耀武扬威的表演著令人炫目的精湛马术。
这一套战术看似简单,却是蒙古骑兵骚扰敌军、疲惫敌军的高明战术,豺群一般非常难缠。
他们仗著来去如风的速度优势,用少量兵力不断侵扰速度不如自己的敌军,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始终让敌军保持高度紧张。等到將敌军的士气和斗志折磨的差不多了,再一举破阵。
这一套他们用了几百年,屡试不爽,至今没有有效的法子可以破解。
对岸的真相、阿云等蒙古贵族,顿时露出“不过如此”的表情,不禁放心不少。
朱寅和戚继光又如何他们率领的兵马也就这样了。
朱寅和戚继光看著两翼洋洋得意,纵马吆喝的韃子骑兵,神色平静如水。
不急,这才哪到哪先让子得意得意。
刚才反击时,戚继光没有下令用火器,当然也是无奈之举。
这次明军携带的火器,无论是鸟、三眼、火箭,还是弗朗机炮、虎蹲炮,刚才都不適合使用。
蒙古骑兵长期和明军作战,早就学会了如何克制明军的火器。一是儘量散开队形。二是妥善保存乾燥弓弦,选择雨天作战。三是引诱明军轻易开火,消耗明军火药。
明军火、火箭射程有限,五十步的距离很难破甲,准头又差,发射频率又慢,对付稀疏分散的移动骑兵,杀伤力还不如弓箭靠谱,多是平白耗费弹药。
弗朗机炮和虎蹲炮的射程是足够了,杀伤力也足以长距离破甲。可也不適合对付这种队形很散的骑兵。就算几百门火炮一起轰击,消耗一大车弹药,也打不到几个骑兵,太不划算。
而且火器是用寿命的,发射此数多了就会报废、炸膛。
何时使用火器,適合使用什么火器,都是有讲究的,要用在刀口上。
换句话说,明军火器对胡人如果真的那么有用,也没有后金和满清了。
戚继光不禁暗嘆一声,他想到了海外八旗的火器。
那是朱寅在了解洋夷的火器后,研製出来的新火器,比洋夷的更加厉害。
如今的靖海军,装备的就是新火器。
要是大明都是这种新火器,那么就再也不惧韃虏的骑兵了,大明就能主动彻底压制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