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阿姐一路辛苦!(2 / 4)

加入书签

p> 教过皇子的的文臣了。

这是文臣中的文臣,相公中的相公,民间有生祠祭祀的贵人啊。却对他们这些只知道击戟操戈的武夫如此礼待,怎不令人心折

想到这里,诸將都是心中感念,敷衍之心荡然无存。

李如柏容光焕发,忍不住看向又敬又怕的兄长,一脸瑟。

意思分明是:“阿兄你看到没俺和稚虎先生真是故人,忘年之交。”

这一下,就连李如松也对这个弟弟有点肃然起敬了。

朱寅肃然道:“国家安危,寧夏之事,在下就拜託诸君了。在下虽非武將,愿与诸君弯弓射天狼,並驾齐驱於沙场!”

眾將不禁动容,李如松拱手道:“不敢让相公犯险!相公但坐大帐运筹帷喔,自有我等奋力军前,有死而已!”

朱寅朗声笑道:“岂敢后也!功成之日,当於诸君痛饮於幕府,献俘於午门!”

诸將没想到朱寅如此豪迈,不禁欢顏道:“愿效死力!”

紧接著,一群文官也出来迎接。打头的是大同巡抚刑,后面是大同知府黄嘉善等人。

文官们见到朱寅就隨意的多了,只是拱手行礼,称呼也不同。

大同巡抚刑站在道右行礼,满面春风的笑道:“早闻稚虎兄大名,稚虎兄一路辛苦,这就请入城暂歇息吧,请!请!。”

刑阶年已五十,朱寅年方十五,可是刑阶却口称“稚虎兄”,这没毛病虽然都是掛都御史衔的巡抚,可他和朱寅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刑比朱寅早了十几年做官,却只是三甲进士,知县出身。说是资格老,但和朱寅怎么比

大明官场,先讲官位,再讲出身,再讲资歷,最后敘年齿。

刑阶年纪大,资格老,可惜乃是三甲出身,知县起步。本官也只是四品金都御史。

朱寅呢状元出身,翰林侍讲起步!

即便不说连中三元,只说朱寅是翰林出身、皇子之师,他也只能甘居下风。

其他文官也都很客气,由此可见出身有多重要。连中三元的招牌一亮,

翰林学士的出身一压,没人轻视他年少,没人认为他资歷浅。

朱寅答礼之后笑道:“伯兄客气了。伯兄请,诸位请!“

他对刑很是尊重,这位可是歷史上的蓟辽总督、抗倭经略啊。

当下眾人一起拥著朱寅入城。

朱寅过了护城河,从和阳门进入这北魏故都、三朝陪都的大同。

但见角楼密布,军台相望,气势雄浑,不愧是北国锁钥,巍巍古城。

朱寅一进城,首先看到的是代王府,

大同城是王城,最恢弘的建筑不是抚院、府衙和总兵幕府,而是代王府。

巨大的代王府坐落在城池中间,占了大同城的五分之一。无论从哪个门进入大同城,都要经过代王府附近,躲都躲不过。

朱寅的仪仗队在大批文武官员的簇拥下前往钦差行辕幕府,经过代王府时往左一看,只见靠近高墙的高楼上,站著一位身穿亲王常服的男子。

此时正是黄昏。这位王者凭栏而望,目光空茫,头顶是漫天晚霞,身后是沉寂的朱楼。

这一幕看上去,很有点苍凉。

眾人遥望这位王者,都是默然无语。无人行礼,也无人搭理。

可是那位王者,却突然对看朱寅一行人拱手行礼,口中似乎说著什么,

朱寅眼见王者竟然主动行礼,只能立刻下马,遥遥对著高楼中的王者,

拱手作揖,口中道:“臣遥拜大王。”

戚继光、李如松等人也拱手道:“臣遥拜大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