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本官如今,如履薄冰。」(1 / 6)

加入书签

第207章 “本官如今,如履薄冰。”

朱寅因为当了皇长子的老师,就按例兼任了一个詹事府的虚衔:左中允。

左中允是正六品春坊官。本来一般的翰林官要想得到左中允的兼职,起码要熬好几年。

可因为朱寅的本官是正六品翰林侍讲,起步很高,不能授予正六品以下的兼职,所以直接就授予左中允。

这当然不是万历的青睞,而是当讲官必须兼任春坊官。

圣旨上写的明明白白:“翰林侍讲朱寅兼左春坊左中允,充任皇极门西厢房讲官,提督讲读事。”

这个提督讲读事,听起来带著“提督”二字,似乎很牛叉。

可是其实就是朱寅一个老师,他就是自己提督自己。

这个所谓的出阁读书,也就有些儿戏的意思了。万历明摆著用这种法子,敷衍甚至噁心百官。

朱寅在圣旨颁发之前就知道了宫中消息。对於让他当皇长子讲官,还是唯一的讲官,他毫不意外。

他很清楚,这是万历在和群臣耍心眼、玩招。

群臣双管齐下,又是问罪郑氏兄弟,又是打神童牌。拜金帝没有藉口再拖延立太子,只能让皇长子出阁读书,算是给群臣一个交代,换取群臣的妥协。

出阁读书本来是皇子都有的权利,可是到了嘉靖朝,变成只有太子或准太子才有资格出阁读书。

按照嘉靖以来的惯例,如果皇长子是正儿八经的出阁读书,礼仪、规格齐备,就算不立太子,也是立太子的前奏,群臣还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万历掩耳盗铃的耍了招。让长子出阁读书却大打折扣。礼仪、规格都不齐备,不算真正的出阁读书。

他作为皇帝,却自己钻空子,坏规矩。

礼仪齐备、规格正常的出阁读书,哪怕不是太子,起码也要任命兼任詹事府、春坊、司经局官衔的翰林两位、待詔两位、侍书两位。

最少六个讲官。

如果是太子出阁读书,老师数量就更多、级別更高。五经每一经,都要有专人来讲。

就算是普通亲王正式读书,每人也需要两个专属老师,

可是皇长子所谓的“出阁读书”,居然只有自己一个翰林官,少了五个!

按制度,出阁读书要有礼仪。可是皇帝一併省略,礼部没有接到出阁礼仪的圣旨。

这当然就是不举办礼仪的意思然而还不止。

明初,太子和其他皇子出阁读书都在大本堂。不久之后太子就和其他皇子的学堂就分开了。太子学堂在文华殿的后殿或西厢房,其他皇子的学堂在皇极门的右厢房。

两个学堂的等级,相差很大。

可是这次皇长子出阁读书,没有安排在文华殿,而是安排在皇极门右厢房。

这分明是告诉群臣,皇长子和太子还差得远呢。

堂堂大明天子,行事却如此下作,真令群臣齿冷。

皇长子的老师严重缺编,当然是万历防止长子丰满羽翼,经营势力。

朱寅资歷太浅,年纪太小,在朝中没有势力,皇长子只有他这个老师,那就还是势单力孤。

选择朱寅作为老师,当然也是万历的权术。

万历再三拒绝立长子为太子有两大理由。一是长子年幼懵懂,二是皇后年轻(还可能生子)。

第二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內外皆知皇帝冷落皇后多年,连皇后的面都不见,皇后哪里能生出皇子

所以真正能用来施展缓兵之计的,就是长子年幼懵懂。

可是朱寅十二岁就连中三元,名满天下。群臣拿出来比较,借神童操作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