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我是古人(5 / 5)
p> 已经融会贯通了。
可以说,朱寅是標题党般的考生。
於是,他的灵感立刻福至心灵,水到渠成般的破题曰:
“天道臻於九经者,地德极於九纬也。”
这一破题很有格调,而且四平八稳,还不失新意,也符合如今的破题体例本题、章旨相互承接,如门扇对峙。
想到了破题,朱寅却没有急著在草稿纸上写字,而是开始磨墨。
墨是顶级的徽墨,砚也是绝佳的端砚,研磨起来温润香软。朱寅听著磨墨的美妙声音,一边思索著承题。
平时的大量训练,以及对经书的理解,让朱寅心中文思涌动,他仿佛化身一个古代哲人,上庙堂,入江湖,游列国,调雅音,教百姓—
此时此刻,他不是朱寅,而是一位厚德载物的古人。
於是承题道:“天之苍苍,故不循九经而不知九德哉。地之茫茫,故不履九纬无以成九州也。九德之於天,九州之於地,天地感而万物生,而后万物兴,而后沛然教化也。”
朱寅文思泉涌,心平气和的开卷写字,笔端生出一个个的精美文字。清稚俊美的小脸上,在晨曦中带著一股说不出的神圣,目光竟然有点悲悯。
我为古人。
他不能阐发自己的思想,完全忘记了穿越者的思维,以古人的意识在写作。
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娓道来,圆润自然,毫无火气。
此时的朱寅心无旁驁、物我两忘,完全沉浸到古人的微言大义之中,不知今夕何夕。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似乎很多年。
似乎一瞬间。
朱寅忽然醒悟般回过神来,草稿纸上已经洋洋四五百言。
这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他终於写完了。
似乎每一句话都不太出彩,但每一句话都挑不出一点毛病,全无指责之处,
通篇都是道理,读来令人深以为然。
成了啊。
朱寅如释重负的鬆了口气,揉揉发酸的手腕和眼睛,如梦初醒般的抬头一看,居然日上三竿了。
已到已时!
ps:八股文实在太难了,对不起我不行。所以只能写个破题、承题,不能真让我写八股文吧。写个八股就像写修炼,哈哈。明天考试就结束了,考试真討厌,你们不喜欢看,我写的也艰难,还不能省。蟹蟹,晚安!各种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