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小师弟(5 / 6)
升到率正堂,拿到八个积分可真是够紧迫的。”
说到这里,目光十分好奇。
朱寅闻言微微一笑,“劳烦先生了,学生必然一心苦读。明年乡试,学生也要全力以赴。”
意思是,明年乡试的参考名额,他要定了!
齐学录听到这番话,看到朱寅清澈如水的眼神,不禁神色一凝。
难道这孩子,还个不可小靚的神童自己轻视他了
朱寅对於明朝国子监的制度,当然很清楚。
按照大明制度,国子监学制四年。不是四年就能毕业,是最快四年毕业。
你修满四年,可积分不够八分,就要留级留校,不能毕业。
毕业的监生,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可那是老黄历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今,这个原本铁打的制度,已经被玩坏了,只能约束守规矩的人。
只要有权有势,就能通过各种暗箱操作,进行跳级。
最少四年的学歷,这么一操作,一年就能毕业。当然,前提是该生的成绩的確可以跳级。
他自己,就是来跳级的。庄知县都安排好了。
根本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学四年。
林蔚听到这里,这才明白,朱寅不但年纪很小,而且还要跳级!
难道这个小师弟,还是神童不成
一年不到,要从低级学堂跳到中级学堂,再跳到最高级的率正堂
可能吗难道他一生下来就读书
齐学录又道:“朱寅,你是做在监生,还是做监外生不到一年了。”
朱寅不假思索的说道:“回先生话,学生是当在监生,儘量不请假。”
他知道,如今的国子监,很多学生只是掛名,空有学籍而不来上课,或者每逢春秋两祭孔子,才来一次走过场,四年学业下来,可能都不认识同学。
这叫监外生。
这种长期旷课、不参加考核的监外生,要么是只为镀金拿文凭的权贵子弟,
要么就是钱纳捐,或者关係户塞进来的例监。
但,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守规矩的“老实人”。比如他朱寅。
老老实实在学校读书上课的,叫在监生。
在监生仍然像明初的学生那样,规规矩矩的上课学习,严格遵守课程表,每月上课二十七天,只休三天假。
在监生大多都是家世一般,出身普通的平民子弟。
他们成绩好,多是秀才,也珍惜在国子监的学习机会。
朱寅已经问过庄廷諫了。如今的南雍,各种学生三千余,但经常上课的在监生,只剩一千五百人。
难怪那么多课堂是空的。
这要是明初,根本不敢想像。你身为监生,敢长期旷课
那就不是开除那么简单了。
齐学录登记完了之后,就带著朱寅来到崇志堂的一间课堂。
那课堂之中,有四五十个学生,正在背书。
这是崇志堂仍在开课的五个课堂之一。
坐在讲案上的助教,正在听著堂下的一群学子在背书。
国子监的课程,每月二十七天,其中背书就有十四天。然后是七天復讲,六天会讲。
千万別看助教是个教师,人家可是从八品的官位!比齐学录高出一品两级!
“李助教。”齐学录拱手说道,“新生到了。属下已经办好了学籍,请李助教过目。”
李助教拱手回礼,接过学籍文书看了朱寅一眼,心中有数。
他点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