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谋贼財(3 / 5)
王家新聘请的护卫长,据说是十人敌,人称龚教头,方鉴亲眼看到他在王家大院,徒手放倒一群家兵,没有一合之敌。
刘家大公子刚参加完国子监季考,据说成绩优异,明年乡试多半能中举。
还有就是,东山寺要卖一批度,
朱寅听了,又很无语。
明朝僧人要想出家,本来必须通过度僧考试。考中之后,才颁发度,否则不得出家为僧。
度很难考,十年考一次,难度超过考秀才。而且建立僧籍制度,规定全国僧人不得超过三万六千。
这其中很多还是藏僧。没错,密宗藏僧同样受到明朝的严格监管。
度是考的,不是买的。
结果成化、弘治、正德三代佛崇佛,僧团势力急膨胀,大肆侵占田土,
招纳失地农民为佃农,寺庙大地主遍布全国,遂势大难治。
影响更深远的是,三代妄佛使得藏僧势力暴涨,导致明朝再也无法控制吐番。
以至於后世误以为,明朝从未控制过吐蕃。
嘉靖帝之所以宠幸道门,很大的考量是扶持道教制衡佛教势力。
可是如今,原本严格考试才能得到的度,也像宋朝那样,公然买卖了。
度和前朝一般,也成了货幣。
而且算是硬通货。作为“纸幣”,度比大明宝钞坚挺的多。
按照市价,每张空白度,隆庆时价值六两白银。
因为万历七年,张居正禁止朝廷再卖度,导致民间空白度价值上涨。
如今每张已经涨到十两白银。完全可以作为大额货幣使用。
他看了一眼寧採薇,发现寧採薇也若有所思。
“方大哥,东山寺有多少度可卖”
果然,寧採薇主动问起方鉴。她是绝不可能放过任何商机的。
她歷史不好,但是对於度,却比朱寅了解的更多。
因为度在中国歷史上,属於一种变相货幣,是《中国货幣史》中讲解的內容。
她学过《中国货幣史》,自然知道度的价值。
这是古代最坚挺的纸幣,从唐朝到清初,行使货市功能长达一千年。
直到乾隆初期,度还在作为货幣流通。
接下来,度价格会继续上涨。寧採薇记得,万历二十年之前,度价格会突破二十两!
明年就是万历十六年了。
也就是接下来几年,翻倍!
暴涨的理由是,民间迟迟等不到朝廷重新卖度的政令。耐心消耗殆尽度就暴涨了。
问题是,朝廷接下来会不会重新卖度,谁也不知道,这就使得度的价值走势很不確定。
可是寧採薇恰恰知道,整个万历时期,度的价值都在上涨,
起码二十年之內,度的价值仍然很坚挺。而白银隨著海外的流入,反而在贬值。
如果將卖果赚取的剩余资金,全部用来投资度,那么三年之后,她能赚取更多的钱。
度的做工,比宝钞精良的多,不容易损坏。
截止到现在,明朝积累的空白度,存世量应该有十几万道。
这个盘子其实很小,也就一百多万白银的市值。
可就算只收购上万道,几年之后她也能赚十万两!
如果有法子收购更多的度呢
这个生意,傻子才不干!
方鉴不知道寧採薇为何关心这个问题,回答道:
“那就不知道了,估计有几十道吧。东山寺也算大寺了。”
寧採薇点点头,心中盘算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