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谋贼財(2 / 5)
瓶。
如果这位朱小公子真有能耐,又很可靠,那他这个秘密是不是有机会说出来了
朱寅和寧採薇多少有点同情方鉴。
此人也就二十左右,他出生时方家已经被清算了。方家的荣华富贵,他一天也没有享受过,可是方家的代价,却要他来背负。
当年青桥里出了一位皇后,那是多大的荣耀
村里的路修的这么宽这么长,都是整块的青石铺地,驛站修到村口,这不都是方皇后的恩泽
光是这条宽敞的村道,寧採薇的果厂將来对外运货,也能方便很多。
当下,朱寅请方鉴进入大院去磨镜子,还吩咐上茶,又上了一盘秋梨,一盘月饼。
方鉴不由更是感动。他还是第一次在客人家中,受到过这等优待。
朱寅和寧採薇也坐著小机子,一边观摩方鉴磨镜子,一边打听村子里的事情。
实际上,朱寅等人搬到本村也就大半个月的工夫,对本地的情况了解的不多,也就是走马看。
要是光看官府的户籍黄册,青桥四里也就是四百多户。
可那是国初的老黄历了,官府却沿用至今,很明显不是因为蠢。
隨著方鉴越说越多,朱寅也对本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桥里二百多年下来人口繁衍,如今已有一千多户,六千多人,是南京城郊有名的富庶大村。
这种大村,势力盘根错节,豪绅宗党林立,就是一个微型的复杂世界。
作为外来人,朱寅要想在村中崛起,势必要受到本土势力的排挤和打压。
除非,他能老老实实的当个没有存在感的村民,服从村中的既有秩序,不折腾。
那可能么
方鉴的介绍,比上次赵嬋儿的介绍仔细的多。
很多赵嬋儿不知道的事情,他也知道,
青桥里是大村,也是淳化乡的中心地带,寺庙、道观、尼姑庵都有,很多事情,都和这些出家人有关。
比如张家大公子可能和静香庵的尼姑有染,青云观新来了一个游方道士,东山寺可能留宿女香客等等。
从方鉴口中说出来,很多都是乌烟瘴气的事情。
比如村中社学的宋老学究,因为好酒如命,让学童们带酒给他喝。
刘家请来了一个卖虎狼药的天竺胡僧,待若上宾。
昨夜东里有人在磨坊通姦,被抓了现行,姦夫反而逞凶,打死了苦主。
这些破事,朱寅不太关心。
不过听到尼姑,朱寅就有点无语了。
因为明朝,是严控妇女出家的。从明初到嘉靖朝,歷代皇帝屡次严禁女子出家为尼。
嘉靖帝更是数次下令尼姑改嫁还俗,严厉禁绝之。
女子出家为尼的条件极其苛刻,等同於严禁,这是大明既定国策。
然而,就在这留都南京城外的乡村,堂而皇之的存在尼姑庵。
这足以说明,皇权早就失去了对基层的控制。
皇权已经无法撼动基层的生態了。你下你的圣旨,我当我的尼姑。
至於能管控基层的豪绅阶层,对皇权也是阳奉阴违,
否则若是张、刘、王这样的高门大户遵守国法,本地哪里会有尼姑庵
说明这些皇权的受益者,已经站在皇权的对立面了。
不过也有朱寅关心的事情。
比如,张家出海的商船,又增加了一艘卖白的船,是跑日本的。
三日前,接生婆给张家一个小妾接生失败,一尸两命。结果接生婆昨晚屋子著火,一家几口全部丧生火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