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声咽处泪痕新 诗魂断时月影旧(2 / 4)
”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刻意扬起的欢欣,“这笛声好,清雅。
来,让她们再吹一曲热闹些的,咱们也学那年轻人,‘接着奏乐,接着舞’!”
然而,那强装的欢颜,如何能骗得过明眼人?这凸碧堂上的中秋,终究是蒙上了一层擦不掉的阴翳。
就在贾母对月伤怀之际,那潇湘馆里的林黛玉,却也正独立在沁芳闸边,对着一池秋水,一弯冷月,默默出神。
她身上只穿着一件月白绣竹子的夹纱袄子,系着一条墨绿绫子的百褶裙,风吹起她的衣带,飘飘然的,仿佛随时都要凌风而去。
那月光的清辉,洒在她苍白得几乎透明的脸上,更添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
她心里头,正翻涌着无数伤春悲秋的句子,想着这花开易见落难寻的无奈,想着自己这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身世,那眼泪,便似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地落下来。
正自垂泪,忽听得身后一声清脆的呼唤:“林姐姐!
你一个人躲在这里,又跟月亮诉什么委屈呢?”
黛玉忙拭了泪,回头一看,只见史湘云穿着一件大红猩猩毡的斗篷,笑嘻嘻地走了过来,脸上红扑扑的,带着几分酒意,更显得英气勃。
“我当是谁,”
黛玉微微嗔道,“原来是你这个疯丫头。
不在上头挺尸去,跑来撞尸哪?”
湘云走上前,一把拉住黛玉的手,笑道:“我可受不了那上面的拘束!
一个个装模作样的,好没意思。
你看那凸碧堂,人多得乌压压的,哪有这里水边清雅?横竖她们做她们的‘大江东去’,咱们且来一番‘晓风残月’!
走,我知道一个好去处,叫凹晶馆,那地方临水倚山,最是赏月吟诗的好所在,咱们去那里联诗,岂不风雅?”
黛玉本自心绪不佳,被她这一番怂恿,倒也勾起了诗兴,便点头道:“也罢,就陪你疯一回。”
两人携了手,沿着那卵石铺就的小径,迤逦往凹晶馆来。
一路上,但见竹影参差,苔痕浓淡,那月光从枝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在地上洒下斑斑点点的银辉。
夜雾渐渐起来了,像一层极薄极软的纱,笼在水面上,罩在山石间,恍恍惚惚的,如同梦境。
湘云指着那馆上悬着的匾额,笑道:“林姐姐,你瞧这‘凹晶’二字,用得何等新奇别致!
我只觉念在口里,便有一股清寒之气。”
黛玉点头,若有所思地应道:“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
那年盖这园子,试才题额,天下所有的亭台楼阁,大约无出其右,竟是‘凸碧’、‘凹晶’四个字最妙。
‘凸’者,如山之挺拔;‘凹’者,如水之幽深。
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
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凸碧堂去;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来这凹晶馆。
这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了。”
湘云听得拍手赞叹:“好!
真真是好!
亏你想得透彻。
比那些‘轩’啊‘馆’的,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她二人一个是锦心绣口,一个是才思敏捷,一路谈论,更觉趣味相投。
到了凹晶馆前,只见几间竹屋临水而建,四面皆是游廊曲桥,栏杆下便是清澈见底的溪水。
此时天上月,水中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水晶宫中。
微风过处,粼粼然池面铺翠,真令人神清气净。
二人便在临水的卷篷底下坐了,命丫鬟婆子将预备下的吃食摆上,不过是些月饼、鲜果、精致茶点之类。
湘云性急,便道:“咱们也别辜负了这好月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