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她没走,只是没说(3 / 3)
敏常年戴着的蓝线顶针,针尾磨得发亮,据说是外婆传下来的。
小时候,林野曾偷偷拿去玩,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这是命根子!”周慧敏当时吼道,“你以为人人都配碰它?”
第三天,林野提前半小时躲在观察室。
她不想惊扰,只想确认那是否真是母亲的身影。
4:17,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很轻,带着老年人特有的迟疑。
周慧敏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头发用黑色发卡草草挽起,手里攥着一方手帕。
她站在门前看了很久,像是在读那行投影盲文,又像是在对抗某种内心的阻力。
最终,她推门进去,轻轻带上门。
林野屏住呼吸。
母亲坐下了。
闭着眼,头靠在椅背上,呼吸起初急促,渐渐平稳。
她的右手依旧摩挲着顶针,左手则慢慢抚过木椅扶手,指尖停在一道刻痕上,久久不动。
那一刻,林野忽然明白:这把椅子上的每一道划痕,或许都不是无意义的破坏。
它们是别人也曾在此处“在场”的证明。
她悄悄退离玻璃墙,回到工位,打开音频接收端口。
系统提示音响起:
【新录音提交】
用户:047号练习生
文件名:空白_03.> 时长:10:00
环境频谱分析:检测到极低频振动,基频87.3hz,持续0分42秒–1分18秒,符合人声哼唱起音特征,匹配曲目可能性:《茉莉花》(江苏民歌,降E调前奏)
林野没有播放,也没有导出波形图。
她只是将那段频率数据转为触觉浮雕坐标,用激光刻录机在练习室北墙上,刻下了第一行凸点音符——三个上升的点阵,正是《茉莉花》开篇的旋律起点。
当晚,周慧敏回到家,在书桌前坐下。
她翻开那本用了十几年的日记本,笔尖悬在纸面,许久,写下一行字:“今天去了个奇怪的地方。”
随机划掉。
最后,她什么都没写。
只从抽屉深处翻出一张泛黄的票根——那是林野十年前在校艺术节的声音剧演出凭证。
她将它轻轻压在台灯底下,灯光落下来,照着那行褪色的印刷体:“主演:林野”。
而在她未曾察觉的顶针内圈,那枚早已磨损的铜环夹层里,一个极小的凸点静静存在着——紧贴着盲文“在”字的右下角,像是后来被人用针尖一点一点刺上去的。
那是盲文中“听”的缩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