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灯不亮的时候(1 / 3)

加入书签

林野是在凌晨三点醒来的。

窗外老城区的夜还沉着,路灯一盏接一盏地亮着,像被谁悄悄缝进黑夜的银线。

她没开灯,只是坐在床沿,指尖无意识抚上心口——那道荆棘纹身如今已褪成淡痕,像一道愈合后不愿完全消失的记忆。

可今夜它微微发烫,不是痛,而是一种近乎悸动的暖意,仿佛有什么正在悄然苏醒。

她打开手机,社区公众号的后台数据让她怔住。

《修灯的人不说话》的播放量在十二小时内突破三万,评论区翻了近百页。

起初是零星共鸣:“我爸也是电工,从不夸我,但每次我房间跳闸,他都半夜爬起来修。”“我妈扫了二十年街,我总嫌她脏,昨天看见她蹲在路灯下吃饭,突然哭了。”后来却越聚越多,变成一片沉默已久的回声海。

而置顶那条留言,字字如钉:

“我爸修了一辈子水管……可从没修过我们家的灯——因为他总在加班。”

林野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

久到屏幕自动熄灭,又亮起。

她忽然想起小学时停电的那个晚上,周慧敏怒斥她“连个灯都不敢自己换”,而林国栋默默爬上梯子,手电筒夹在肩颈,工具箱里全是锈迹和胶布。

那时她只觉得他懦弱,连一句反驳都不敢说。

现在才明白,有些爱,从不在言语里,而在一次次低头拧紧螺丝的动作中,在黑暗里替别人点亮光明的掌心里。

第二天清晨,她拨通江予安的电话,声音很轻:“我想办第二期工作坊,主题叫‘城市暗角’。”

江予安在电话那头静了几秒,“你想邀请那些……平时看不见的人?”

“对。”她说,“环卫工、夜班保安、地铁检修员、快递分拣工……他们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说‘我爸爸很辛苦’,因为他们爸从来不说累,也不回家讲工作。可他们才是撑起这座城市光亮的人。”

江予安低笑一声,“你这是要把整个底层职业家庭都搬上台?”

“不是搬上台。”她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是让他们终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哪怕只是修一盏灯,换一根电线。”

筹备的日子紧凑而安静。

林野不再写小说,而是走访社区周边的夜班岗亭、垃圾转运站、地下管网值班室。

她录下清洁工母亲冻裂的手套,拍下保安父亲蜷在椅子上的睡颜,也记下孩子们偷偷藏在书包里的骄傲:“我爸说电梯要是出问题,整栋楼都会困住,所以他必须守着。”

江予安始终陪在她身边,整理场地、调试设备、设计互动环节。

某个傍晚,他在收拾工具箱时忽然抬头:“你不怕吗?再碰上像你妈那样的家长?控制欲强,否定情感,甚至当场发难?”

林野正把一捆旧电线绕成圈,动作没停。

“我怕。”她轻声说,“但我更怕的是,再没人敢像我爸那样,把坏掉的灯带到台上——哪怕它再小,再破,他也愿意当着所有人的面,一点点修好。”

江予安看着她,目光温柔得几乎化开。

采购零件那天,林国栋主动提出陪她去五金店。

父女俩并肩走在巷口,脚步缓慢,话极少。

直到走进店里,林野去挑继电器,林国栋却忽然停在货架前。

他的视线落在一卷老旧的黄色绝缘胶布上——边缘磨损,标签泛黄,和二十年前那一卷一模一样。

那天她练琴失误,手指砸错琴键,周慧敏抄起戒尺打断她小指骨,血渗进琴键缝隙。

林国栋冲进来夺下尺子,什么也没说,只是用这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