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o章 幻广寒境(3 / 6)
水打湿,贴在船帮上,“你看这里,像不像霜降案头的那帧诗笺?那天她用海棠汁染的纸,颜色就跟这个一模一样。”
霜降走过去,目光落在照片上的海棠花上,忽然觉得眼眶有些热。
那朵海棠开得正盛,花瓣上沾着雾珠,像哭过的痕迹,与古镇桥畔的老海棠一模一样。
她想起离开时,蓝布衫姑娘递过来的昙花,花瓣上还带着晨露;想起夏至给她的海棠糕,甜香里混着茶味;想起众人在古庙守着昙花绽放的夜晚,烛火摇曳,茶烟袅袅,鈢堂还念了关于昙花的旧诗——那些记忆像潮水般涌来,在这冰冷的都市里,竟有了些暖意,像寒夜里的一簇小火苗。
“那边有个古籍展区!
邢洲哥快来看,有好多老书!”
林悦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像只快乐的小鸟。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角落里的展柜里陈列着些线装古籍,书页泛黄,边缘有些磨损,却依旧散着淡淡的墨香,展柜的玻璃上贴着“清代刻本”
“民国抄本”
的标签。
鈢堂立刻走了过去,眼睛亮得像现了宝藏,脚步都快了几分,“这是《吴郡志》的康熙刻本!
比我在古镇看的那本完整多了,你看这版画,连海棠花的纹路都刻得这么清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展柜前站着位白苍苍的老人,穿着件灰色的中山装,袖口磨得有些亮,手里拿着放大镜,正仔细地看着古籍,放大镜的镜片在光下折射出小小的光斑。
见众人过来,他抬起头,眼里带着温和的笑意,像古镇里晒太阳的老爷爷:“年轻人也喜欢这些老东西?现在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读古籍了,大多都抱着手机看,真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他的口音里还带着淡淡的吴侬软语的尾调,听着格外亲切。
“爷爷,您也喜欢江南文化吗?您是不是江南人呀?”
林悦凑过去,声音甜得像蜜,还从包里掏出块刚买的桂花糕递给老人,“这是我们从古镇带来的,您尝尝。”
她指着展柜里的一幅插画,画的是江南的庭院,院角种着海棠,“这上面画的海棠花,跟我们在古镇看到的一模一样呢,那棵老海棠树都有上百年了,花开的时候能盖住半座桥。”
老人笑了,皱纹在脸上舒展开来,像幅揉皱又抚平的宣纸,他接过桂花糕,放在鼻尖闻了闻,眼里露出怀念的神色:“我就是江南平江府人,年轻的时候来这都市打拼,一待就是一辈子,快五十年没回去了。”
他的目光望向窗外的迷雾,带着些许怅惘,像在透过雾气看远方的故乡,“每次看到这些老东西,就想起老家的乌篷船、海棠花,还有雾中的茶烟。
清晨起来,推开窗就能闻到隔壁茶寮的碧螺春香,阿婆会喊我去吃海棠糕,这都市再繁华,也抵不过记忆里的江南,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众人听着老人的话,都沉默了下来,空气里只剩下呼吸声和远处展厅的脚步声。
窗外的雾似乎更浓了,玻璃幕墙上的倒影与雾中的街景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模糊的梦境,让人分不清是在都市还是在江南。
霜降忽然想起《广寒境》里的诗句,“凡夫心往九霄景,踏足君临忆江南”
——原来每个在都市打拼的人,心里都藏着一片江南,那是他们的根,是他们在冰冷都市里的温暖慰藉,像广寒宫里的桂树,再冷也能开出香花。
“爷爷,您看这朵昙花。”
霜降从麂皮袋里掏出那片昙花花瓣,递到老人面前,花瓣依旧洁白,像刚摘下来似的,余香淡淡的,“这是我们在江南古镇捡的,那里的昙花半夜开放,开的时候特别美,像月光聚成的花,我们守了一整夜才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