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o章 幻广寒境(2 / 6)

加入书签

俯身为弘俊擦拭镜头雾珠,动作轻柔如拂花瓣。

韦斌立刻凑过来,眼睛瞪得像铜铃,手里的相机都端稳了几分:“那可不!

我还指望拍组‘都市月宫’的大片呢,这雾要是散了,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他摆弄着相机,镜头对准远处的玻璃幕墙,光圈调到最大,“你看这光影,像不像月光洒在云母屏风上?弘俊,等会儿咱们找个制高点,最好能拍到雾里的街灯和高楼剪影,肯定能拍出‘疑是月宫’的效果,比我上次拍的古镇晨雾还绝。”

地铁再次到站时,雾似乎更浓了些,连站台的指示灯都变得朦胧起来,像隔着层毛玻璃看风景。

走出地铁站,眼前的景象让众人都怔住了——道路两旁的高楼在雾中只露出半截轮廓,钢筋水泥的骨架隐在白茫茫的雾里,像飘浮在云端的宫殿;路灯的光晕在雾中扩散开来,一圈圈的,像一轮轮小小的月亮悬在半空;连路边的车流都慢了下来,车灯在雾中连成一串流动的星河,尾灯的红光与路灯的黄光交叠,倒真应了“都市迷雾若仙境”

的诗句,只是这仙境里少了鸟鸣,多了汽车的鸣笛。

“这简直是现实版的广寒宫!

就是太冷了,冻得我手都僵了。”

林悦惊叹着举起手机拍照,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却因为手冷好几次按错键,“这寒气也太瘆人了,比古镇湖边的风还冷,湖边的风是湿暖的,这风是干冷的,刮在脸上像刀割,真是‘冰天雪地——冻煞人’。”

她裹紧了风衣,却还是忍不住往雾中望去,“不知道这雾里会不会藏着嫦娥?要是有,估计也得裹着羽绒服,不像传说里那样穿轻纱。”

毓敏从帆布包里掏出保温杯,杯身上印着淡雅的兰草花纹,是她自己画的。

她给每个人倒了杯姜茶,姜茶的辛辣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混着淡淡的红枣香,驱散了些许寒意。

“别胡思乱想了,这就是深秋的平流雾,等太阳再升高些就散了。”

她的声音温柔却坚定,像古镇里的溪水缓缓流淌,“不过这景象确实难得,等会儿咱们去前面的文化中心,听说那里有个‘都市与乡愁’的展览,有位摄影师拍了三十年江南与都市的雾景,说不定能找到些灵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文化中心的玻璃门擦得一尘不染,却还是沾了层薄薄的雾珠,手指划上去能留下清晰的痕迹。

走进大厅,暖气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木质香,与外面的寒气形成鲜明对比。

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摄影作品——画面里是江南的乌篷船在烟雨中穿行,船娘的蓝布衫在雾中若隐若现,橹声仿佛能透过画面传出来;对面墙上则是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迷雾中的高楼像沉默的巨人,两幅作品并排挂着,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看得人心里酸。

墨云疏正站在画前出神,手指轻轻划过冰冷的墙面,像在触摸一段遥远的记忆,她的梢还沾着雾珠,在暖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这张照片拍得真好,比弘俊拍的还细腻,你看这水纹的层次感。”

沐薇夏凑过去,眼里闪着光,鼻尖几乎要碰到玻璃镜框,“你看这水面的波纹,还有船桨划过的痕迹,连水珠从桨叶上滴落的瞬间都拍下来了,简直跟咱们在古镇看到的一模一样,连雾的浓度都分毫不差,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叫绝’。”

她回头看向弘俊,眼里带着点挑衅,“你说是不是?”

墨云疏回过头,眼里带着淡淡的笑意,像雾中初晴的阳光:“这是一位叫沈老的摄影师的作品,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从江南来这都市,每年都要回去拍雾,拍了三十年,最后现最珍贵的,还是藏在记忆里的那些画面。”

她指着照片角落的一朵海棠花,花瓣被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