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雨停(4 / 4)

加入书签

,给先生送碗新米粥去,”娘絮絮叨叨地说,“再把你爹编的新竹篮带上,先生家的竹篮都快散架了。”

林欢点点头,忽然想起白天先生扬谷时,袖口磨破了个洞,露出里面打补丁的衬衣。他摸了摸口袋里揣着的新布条——那是丫蛋给他的,说是她娘绣剩的,颜色鲜绿。“娘,我明天给先生补补衣服吧?”

娘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你爹的针线活你也学过,仔细点,别扎着手。”

第二天一早,林欢揣着布条去了晒谷场。先生正弯腰把散落的谷粒扫到一起,晨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像镀了层金。“先生,”林欢走过去,把布条递过去,“我给您补补袖口吧。”

先生直起身,看了看他手里的布条,又看了看他紧张的脸,笑了:“好啊,让我瞧瞧咱林欢的手艺。”

晒谷场的石碾子还没开始转,林欢坐在先生旁边的石墩上,笨拙地穿针引线。先生则在一旁整理谷堆,时不时指点他:“线拉匀些,针脚别太密,不然穿着硌得慌。”

丫蛋和二柱子也来了,背着小竹筐,里面装着刚摘的野枣。“先生,林欢哥,吃枣!”丫蛋把枣往他们手里塞,红通通的枣子沾着露水,甜得人舌尖发麻。

二柱子蹲在石碾子旁,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昨天先生教的扬谷手势:“林欢,你看,得这样,手腕得活泛……”

阳光慢慢爬高,晒谷场渐渐热闹起来。有来送新收的豆子的张婶,有扛着锄头路过的李伯,都笑着跟先生打招呼,顺便夸林欢的针线活有进步。

林欢缝完最后一针,打了个结,把衣服递还给先生。先生穿上,活动了活动胳膊,笑着说:“比你娘缝的还舒服!”

林欢的脸一下子红了,心里却像喝了新米粥似的,暖暖的。

远处的田埂上,有人赶着牛走过,铃铛声“叮铃叮铃”地响。先生望着田埂,忽然说:“你们看,这谷子从种到收,要经多少人手?耕地的、播种的、除草的、收割的、碾打的……少了哪一环都不成。”

林欢看着晒谷场上忙碌的人们,看着丫蛋把野枣分给大家,看着二柱子帮张婶扛豆子,忽然明白了娘的话。所谓传承,不就是这样吗?像新米熬成粥,像破了的袖口被补好,像先生的话被孩子们记在心里,在一天天的日子里,慢慢酿成最醇厚的味。

日头升到头顶时,先生让林欢把补好的衣服收起来:“走,回家吃新米粥去,你娘肯定熬好了。”

林欢应着,跟在先生身后往家走,手里还攥着丫蛋塞给他的野枣,甜丝丝的。他想,今天的新米粥,一定比昨天的更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