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因果(2 / 4)

加入书签

燃着的炭,叹着气说:“这是火毒伤了瞳仁,神仙难救。”伏仲奇背着紫竹往回走,山风灌进领口,冷得像冰,他忽然蹲在地上,抱着紫竹的腿哭了,哭得像个被抢了糖的娃——他刻过无数菩萨像,雕过无数慈悲眼,却救不了眼前这双曾比星辰伏仲奇见此情景,大喊一声:“有了!”遂依照紫竹当时的神态精心雕刻了一尊观音像,并以紫竹命名,这就是紫竹观音的来历。观音菩萨的三大节日分别是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诞辰日、农历六月十九的观音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的观音出家日,林欢带着她们几个一起去参加这个节日,晨雾刚漫过石羊场的青石板,佛堂的香火就已经飘出半里地。林欢攥着三张素色帕子,回头看了眼身后的人——阿芷正踮脚望着巷口那棵老黄葛树,枝桠间还挂着昨夜的露水;青禾则盯着路边卖竹编的摊子,手里捏着枚刚买的竹制平安扣,扣上的纹路像极了紫竹那根竹竿的节眼。

“走啦,再晚就赶不上开光了。”林欢笑着拽了拽她俩的衣袖,帕子上绣的莲花纹蹭过手腕,带着点艾草的清香——是她特意提前一天在彭佛婆院里摘的,老人家说,沾了紫竹观音故事的草木,都带着点暖劲。

佛堂前的香炉已经堆起半尺香灰,烟雾像条白绸子,缠着檐角的铜铃慢悠悠往上飘。林欢领着阿芷和青禾挤过人群,刚站定,就听见一阵清脆的木鱼声,敲得人心头发颤。供桌正中的红布还没揭开,但单看那流畅的轮廓,就能猜到底下藏着怎样的灵秀——左膝微跷,右手似在拢发,衣袂的弧度像被风吹起的涟漪,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塔子山山洞的雨气。

“听说伏师傅雕这像时,特意在衣褶里藏了根紫竹竿的影子。”阿芷忽然指着红布一角,声音里带着雀跃,“你看那垂落的衣摆,是不是像极了紫竹攥着竹竿时的弧度?”

青禾凑近了些,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平安扣:“我阿爷说,当年紫竹失明后,总摸着这根竹竿认路,竹节上的每道痕,都是她一步一步踩出来的光。”话音刚落,佛堂的钟声突然“咚”地撞响,红布被缓缓揭开,满堂香客都忍不住低低惊呼——

紫竹观音像就那样立在晨光里,左脚轻轻跷在石台上,右手拢着垂落的长发,发梢的水珠仿佛刚从鬓角滴落,顺着脖颈滑进衣襟。最奇的是眉眼,既有少女的柔婉,又藏着股沉静的韧,像极了故事里说的,她把火场里的焦、暗夜里的盼,都熬成了眼底的光。而像的底座上,果然刻着细密的竹节纹,凑近了看,竹节缝里竟嵌着点点星屑,在香雾里闪着微光。

“快看!”青禾突然拽住林欢的衣袖,指着观音像的手腕,“那里有道浅浅的疤!”

林欢定睛望去,果然见像的右手腕上,有一道极淡的纹路,像被火燎过的痕迹,却被巧妙地雕成了缠枝莲的模样。旁边的老妪叹了口气:“那是伏师傅特意刻的,说紫竹当年救娃娃时,手腕被掉下来的木片划了道深痕,后来好了,却总留着印。他说,菩萨的手,也该沾过人间的烟火,才懂咱的疼。”

法会开始时,法师们披着朱红袈裟诵经,声音混着香烛的气息漫开来。林欢跟着人群跪拜,膝盖落在蒲团上,带着点香火的暖。她悄悄抬眼,看见阿芷正把带来的艾草轻轻放在供桌角,青禾则把那枚竹制平安扣系在了供桌栏杆上,扣上的莲花纹,正好对着观音像的指尖。

“二月十九的露水,能映出心里的善呢。”彭佛婆不知何时站在她们身后,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紫竹竿,竿梢缠着红绸,“当年紫竹复明那天,就是这样的晨光,她摸着竹竿笑,说‘你看,光真的来了’。”

林欢望着像上的观音,忽然觉得眼眶发烫。原来所谓节日,所谓传说,不过是想让后来人知道——每个普通人心里都藏着点光,救过人,帮过忙,哪怕只是给过一个陌生人微笑,那光就不会灭。就像这尊像,把瞬间的勇敢刻成永恒的慈悲,让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