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木屋(2 / 2)
的同,是鹿吃树叶不毁林,蛙鸣稻田不扰秧,鹰击长空不碍云,就像这松果花,在树洞里能开,移到草原的毡房也能活,因为根早就把十一地的生灵,都织成了一张互相牵挂的网。
傍晚分手时,孩子们在老橡树下埋了个“十一和坛”,里面放着十一地的种子、泥土、信物(松果、稻粒、红景天、贝壳、羊毛、雨林籽、驼绒、竹片、城砖、牡丹瓣、海菜),坛口盖着块被松鼠磨亮的石板,石板上用十一种文字刻着同一个词:“相依”。
夜里,松涛绕着“十一和坛”唱,坛里的种子“窸窣”响,像在说“靠着啊,要相依”。十一地的灯(森林的松油灯、梯田的煤油灯、高原的酥油灯、海岛的渔火、草原的油灯、雨林的萤光、沙漠的篝火、海边的桅灯、山里的烛、城里的电灯、青竹山的竹灯)都亮着,光顺着根道的方向流,像在给彼此搭座不熄的桥。
第二天清晨,货郎又要启程了,马背上驮着个装着十一和坛土的陶罐。“听说更远的平原上,农人正等着根呢,”他望着林间的晨雾,“让根也尝尝麦香的甜。”
小弹蹲在“十一和坛”旁,看着新的根须正顺着根道往平原爬,像条缀满十一地星光的银带。他拿起炭笔,在地上画了个圈——这次的圈,大得能容下天地间所有相依的生灵,圈里的每寸土地,都盖着个小小的牡丹章,章边的根纹,早已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把所有的暖、所有的暖、所有的和、所有的家,都紧紧连在了一起。
风跟着货郎的脚步往前去,带着十一地的相依,带着家的暖,像在给所有等待的土地说:别急,根还在长呢,咱们的故事,只要还有一颗心记着“相依”,就永远有新的篇章。
这故事啊,从来就不是停在某一段的光阴,是根须在岁月里的蔓延,是暖在生灵间的传递,是所有认得出“根”、守得住“和”的人,一起写下去的诗。诗没有终章,故事,就永远在土里扎根,在风里开花,在代际间相依相传,没完没了,又时时刻刻都是新的,鲜活的,带着十一地的和,走向更辽远的将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