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露珠(1 / 4)
晨光顺着竹墙的缝隙溜进来时,小弹正举着皮影牡丹往琉璃罩上贴。皮影的紫黄影子落在真牡丹上,像给花瓣镀了层薄纱,引得小石头蹲在旁边数:“一片、两片……皮影的花瓣比真花多三片呢!”两人正争着谁数得对,忽然发现真牡丹的花蕊里多了颗亮晶晶的东西——是颗露珠,被阳光照得像颗小钻,在皮影影子里滚来滚去,像在和影子玩捉迷藏。
周阿婆端着刚蒸的糯米藕过来,藕孔里塞着蜜枣,甜香漫过竹棚。她用银簪子挑出颗枣,往露珠旁的花瓣上轻点:“给真花添点甜,别让皮影比下去。”见孩子们盯着皮影的影子笑,又说:“这影子啊,就像花的念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想开多艳就开多艳,比真花还自在。”
林欢和阿澈在竹墙旁搭了个木架,专门放皮影。架上刻着凹槽,正好卡住皮影的木杆,像给它们建了个列队的营房。“货郎说皮影怕潮,”林欢用布擦着架上的灰,“这木架离地面高,通风,能存得久些。”阿澈往架角挂了串灵果干,“驱虫,还能让影子沾点甜气,投在墙上更好看。”
先生在石板上教孩子们写“影”字,说这字左边是“景”,右边是“彡”,“景是光,彡是摇曳的纹,合起来就是影,”他指着墙上晃动的皮影,“影是光的玩伴,是物的镜子,就像咱们心里的念想,看得见,摸不着,却能跟着日子晃出好看的模样。”
张婶把“万家春”布的最后一角织完了。布上的牡丹、山石、面人、皮影、甚至连星羽的紫印都织得清清楚楚,边角还藏着行小字:“万家灯火,皆入花影。”她把布铺在竹床上,让周阿婆躺在上面试大小,“这布能当褥子,冬天铺着,像裹着整圃的花,暖得能孵出小鸡。”
货郎带来个磨镜的匠人,背着个铜箱,里面装着打磨镜片的工具。“听说你们的皮影影子好看,”匠人笑着打开箱子,“我这镜片能把影子放大十倍,让牡丹的影铺满整面竹墙,像开了片花海。”他往镜片上哈了口气,用鹿皮擦得锃亮,“试试?保管比城里的戏台还气派。”
午后的竹墙成了花海。磨镜匠人把镜片架在阳光里,皮影牡丹的影子被拉得又大又艳,紫黄花瓣铺满了整面墙,连叶尖的锯齿都看得清清楚楚。孩子们举着其他皮影在镜前跑,灵鸟的影掠过花海,刺猬的影滚过花瓣,像场热闹的花田盛会。唱曲先生的三弦响起来,这次的调子像流水,唱的是“影随光走,花伴影留,万家圃里岁月稠”。
青禾坐在织机旁,看着墙上的花海影子,忽然拿起三弦拨了几下。弦音混着孩子们的笑,竟让墙上的影子晃得更欢,像花瓣真的在风里摇。她把这声弦音织进块新布的开头
用银线勾出个小小的音符,旁边绣了片带影的花瓣:“影会散,音会消,可织进布里,就成了长长久久的念想。”
傍晚时,夕阳把镜片染成了金的,墙上的花海影子也跟着变成了金红,像晚霞落在了竹墙上。磨镜匠人要走了,临走前把镜片留给了青禾:“这镜子能照见花影,更能照见人心——你们心里的暖,比任何影子都亮。”货郎则挑着匠人磨亮的旧铜镜往城里走,说要让城里的人看看,山里的影子能开出什么样的花。
夜风带着镜片的冷光,吹得竹墙上的影子渐渐淡去。真牡丹在琉璃罩里轻轻晃,像在和消失的影子告别;皮影在木架上列队站着,像在等明天的阳光;“万家春”布铺在竹床上,月光透过布上的花纹,在褥子上投下片细碎的影,像给梦铺了层花毯。
先生坐在木架旁,看着渐暗的竹墙,忽然说:“所谓影,不是光的弃儿,是物的另一种活法——花在土里开,影在墙上开;人在日子里活,念想在影里活。就像这万家圃,看得见的是花,看不见的是藏在影里的盼,两者凑在一起,才成了完整的暖。”
明天的太阳升起时,镜片会再把影子拉成花海,孩子们会举着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