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四海(3 / 3)
这石头是灵脉的‘骨’,幻光是灵脉的‘魂’,没了魂的骨,再硬也没用。”
小豆子的琴课最受欢迎。他领着孩子们坐在枯萎的灵植旁,弹起《新共生谣》:“想着你们小时候见过的花海,让心里的光跟着琴声走。”起初孩子们面无表情,可随着旋律流转,有个小女孩突然小声说:“我想起娘种的花了,是粉色的。”她的指尖泛起微光,身旁的枯花竟抽出了嫩芽。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琴声与幻光交织,整片灵植园的枯木都冒出了新绿。
小石则带着石匠们修复护阵。有个老石匠疑惑地问:“以前我们刻纹都是为了挖矿,这护阵纹能当饭吃?”小石指着刚愈合的灵脉泉:“您看,泉里的水清了,能种灵稻,能养灵鱼,比挖晶石踏实多啦!”老石匠半信半疑地跟着刻纹,当护阵纹亮起,灵脉泉的水真的变得清甜,他激动得抹眼泪:“我孙子终于能喝上干净的灵脉水了!”
三个月后,西极灵洲彻底变了模样。晶石建筑旁种满了虚实花,灵脉泉边恢复了嬉戏的孩童,学堂里既有科理课的诵读声,也有幻光课的欢笑声。西极长老捧着新采的灵稻,递给青禾:“这是用虚实融法种的,又香又糯,比以前的晶石值钱多了!”他还送上块“脉通碑”,刻着“虚实同源,四海共生”,“以后西极灵洲就是十灵脉的分支,我们也办融教坊,把这份暖传下去。”
离开那日,西极的百姓挤满了码头。孩子们举着自己画的虚实画,唱着刚学会的《新共生谣》;商户们送来新酿的灵酒,说要给灵脉洲的伙伴尝尝;老石匠捧着块刻有十灵圆印的护阵石,非要塞给小石:“以后护阵有问题,我随叫随到!”战船驶离时,西极灵脉的光与灵脉洲的光带连成一片,横跨天际,温暖而明亮。
返程的路上,小豆子趴在船舷边,弹起了新编的《四海谣》,琴声裹着灵脉光,引得沿途的灵物纷纷追随。青禾翻开《十灵共生典》,新的一页上画着十灵脉与西极灵洲的修士并肩护脉的图景,下方浮现出一行字迹:“脉通八荒,暖传四海;虚实共生,天下同春。”
回到灵脉洲,众人将脉通碑立在灵脉共生碑旁,两块碑的光交织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虚实光环。共生学堂里,来了不少西极的留学生,小石正教他们刻护阵纹,小苏带着他们种虚实花,小豆子则领着大家弹唱《四海谣》。周阿婆在茶馆里摆了“四海桌”,不管是哪洲的修士,能喝上一杯灵脉茶,吃上一块十灵糕。
青禾坐在老槐树下,望着灵脉洲上空横跨四海的光带,心中满是安宁。她忽然明白,“三十三重天外天”从不是遥不可及的仙境,而是人心与灵脉共生的圆满;“十三楼里影含真”的“真”,就是跨越地域的温暖与守护。
夕阳西下,虚实光环将灵脉洲染成暖金色。《十灵共生典》在青禾膝头静静躺着,书页的最后,不再是固定的文字,而是一片流动的光海,里面映着无数张笑脸——有灵脉洲的,有西极灵洲的,还有更多正在被温暖照亮的面孔。
这场始于灵脉洲的守护之旅,早已跨越山海,化作照亮四海的光。而“十灵共生,天下共暖”的誓言,也将在虚实融教的传承中,在四海同心的守护里,续写着永无止境的温暖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