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一人俗称(3 / 3)
永远会有暖光。
灵脉光跟着我们往桃溪坞走时,夜风突然裹来缕熟悉的桂香——转头就见西丘的桂灵脉竟飘来了缕淡金光,缠在苏桃的剑穗上,像在引路。“桂灵脉这是要带我们去别处?”林欢摸了摸袖中的灵脉图鉴,书页已经在发烫,显然是灵脉在呼应。
我们跟着淡金光走了约莫两柱香,眼前突然出现片桂树林——每棵桂树上都缠着淡金光,连落在地上的桂花都泛着微光,踩上去软乎乎的,还带着暖香。最中间那棵老桂树下,摆着个旧石桌,桌上放着个青瓷碗,碗里盛着些桂花蜜,蜜上飘着缕榕灵脉的深褐气。
“这是前代护脉修士的歇脚处!”林娟蹲下身,指尖拂过石桌,竟摸出些刻痕——是“苏苓”两个字,旁边还刻着朵小桃花,和苏桃剑上的花纹一模一样。苏桃拿起青瓷碗,碗沿刚碰到她的剑,碗里的桂花蜜突然“嗡”地亮了,竟在半空织出段画面:三百年前的苏苓,正坐在石桌旁,给槐灵脉递桂花蜜,槐灵脉的深褐气缠上她的袖口,像在撒娇。
“原来祖师姑也常来这儿!”苏桃的声音带着颤,她把碗里的桂花蜜倒了些在老桂树根上,老桂树的淡金光立刻亮了,竟在枝头开出了新的桂花,香得人鼻子都软了。青禾跑过去,捡起朵新落的桂花,放进灵脉图鉴里,“我要把它夹在苏苓祖师姑的手札那页,让她们‘见’面。”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叮咚”的铃声,我们往声音的方向走,竟见片竹林,竹林里挂着许多铜铃,竹灵脉的淡绿光缠着铃绳,风一吹,铃就响,像在唱歌。林欢拿起个铜铃,铃身上刻着“中元护脉”四个字,“这是唐时护脉修士挂的,说铜铃能驱邪祟,护灵脉。”她摇了摇铜铃,铃声刚落,全界灵脉的光都聚了过来,缠在铜铃上,竟让铃声里多了层灵脉的暖意。
走回桃溪坞时,已是深夜,坞口的老槐树下,竟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白天在玄都观遇到的李郎,他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竹灵脉的新笋。“我娘说,中元节要给护脉的人送些鲜笋,沾沾灵脉的气。”李郎把竹篮递给我们,新笋上还沾着露水,带着竹灵脉的清韵气,“竹灵脉说,以后每年中元节,都会给桃溪坞送新笋,让我们记得它还在。”
我们把新笋放进厨房,青禾突然提议:“咱们用新笋做碗笋汤吧,给故去的守护者也‘尝尝’。”林娟点了点头,往锅里添了些泉灵脉的泉水,苏桃则把片松灵脉的翠针放进锅里,松针刚碰到水,就泛出深绿光,汤里立刻飘出股松香。我坐在灶边添柴,火光映着大家的脸,暖得像老桃树的灵烛。
笋汤煮好时,天已经快亮了,我们把汤端到老桃树下,摆上盂兰盆,全界灵脉的光突然都缠了过来,汤里的灵光竟聚成了些模糊的人影——是历代护脉修士的身影,他们围着汤碗,像在喝汤,苏苓祖师姑的身影最清晰,她对着苏桃笑了笑,身影便慢慢散了,融进老桃树的光里。
“他们在说‘谢谢’呢。”青禾说,她的眼睛红红的,却带着笑。我喝了口笋汤,鲜意裹着灵脉的暖意,从喉咙暖到心里,突然觉得,中元节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灵脉还在,传承还在,我们还会一起,护着这方山海,一年又一年。
晨光漫过桃溪坞时,老桃树下的盂兰盆突然飘了起来,全界灵脉的光缠在盆上,竟往桃溪寺的方向飘去。“它要去寺里,陪着历代护脉修士的念想。”林欢说,我们跟着盂兰盆走,看着它落在桃溪寺的大殿前,与公共盂兰盆的光缠在一起,像把全界的暖意都留在了这里。
我摸了摸胸口的桃灵脉玉佩,玉佩上的光和盂兰盆的光缠在一起,突然明白,不管走多远,不管过多少年,只要这玉佩还在,只要灵脉的光还在,我们就永远不会孤单——因为故去的守护者在,灵脉在,我们的念想,也永远在
↑返回顶部↑